我的书包

160,李建的新任务,临淄

+A -A

么就让韩国苟延残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和魏国殊死拼杀,又有何不可呢?”



    “若是魏国灭掉了韩国,那么秦国楚国也必然会让魏国付出代价。”



    “这样的话,魏国将来除了依靠我们大赵,也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了。”



    想要扩张,那就肯定要付出代价。



    魏国赌这一把,说明魏国高层已经警醒,知道即将到来的兼并大潮中不能坐以待毙。



    只可惜,魏国的国力太弱。



    这就注定了,魏国在这场大博弈之中,无论怎么做,都很被动!



    赵王闻言,不由微微点头。



    “既然李卿都这么说了,那寡人就先让他们打着吧。”



    “反正,上党郡寡人是绝对不会再让出去的。”



    “都平君,你速速安排一下,让所有前往上党郡赴任的官员用最快的时间到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赵国拿下了半个燕国和半个韩国。



    这导致了一个原先所有人都没有预想到的事情,那就是赵国的官员数量居然出现而来不足!



    这种数量不足的后果,就是大量的新人在短时间内涌入了赵国政坛之中为官。



    



    李建作为赵国重臣之一,自然也在这里面分了一杯羹,安插了不少亲信在各个部门上。



    比起像蔺相如平原君这种纵横赵国政坛几十年的老油条来说,李建的势力肯定还是比较薄弱的。



    但是,李建的根基确实是稳稳的扎下去了。



    只需要过个几年的时间,这些地方上的属下们就可以慢慢的提升上来,为李建提供足够的助力!



    对于赵王的命令,田单点头应是。



    随后,田单又提出了一个提议。



    “大王,如今大赵之中官员空缺,甚至连拥有识字能力的吏员都有许多缺额。”



    “老臣觉得,大赵或许是时候在邯郸之中开办一所新的学宫,以培养大量合格的官员和吏员。”



    “这样的话,将来大赵再获得更多领土时,就不会像今天这么仓促了。”



    赵王沉吟半晌,对田单的话表示了认可。



    “都平君的建议,确实是有道理的。”



    “只是,让谁来负责这个新的学宫呢,公孙龙吗?”



    公孙龙是赵国人,也是如今赵国境内最有名气的学者。



    田单摇头道:



    “公孙龙所谓的名家,只不过乃是诡辩之术。”



    “若是大赵的官员们全部都师从公孙龙去学习什么诡辩之术,那将来大赵政坛不堪设想。”



    “臣有一个极好的人选,他本身便是赵国人,而且在天下间都是极有名气的。若是大王愿意的话,可以派出一名重臣前去迎接他前来邯郸。”



    “若得此人主持邯郸新学宫,那将来邯郸学宫的成就,必定不在齐国稷下学宫之下!”



    听到这里,李建的心中微微一动,想起了一个名字。



    那就是如今李建心腹之一韩非的恩师,大儒荀况!



    赵王听着,也是怦然心动,道:



    “都平君快快道来,此人究竟是谁?”



    田单正色道:



    “此人便是前稷下学宫大祭酒,儒家大学者荀况!”



    听到这个名字,大殿之中安静了片刻。



    平原君皱眉道:



    “荀况夫子三度出任稷下学宫大祭酒,这才华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



    “但大赵以法家思想为主导,荀况却是儒家中人。”



    “众所周知儒法之冲突素来惊人,让荀况来大赵之中开办学宫,当真是一个好主意?”



    平原君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本质还是利用法家的严苛制度来对赵国上下进行改革,让赵国的国家机器能像秦、魏等国那样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法家思想,早就已经在赵国内部深入人心,成为主流。



    现在听到要一个儒家中人来当赵国学宫的大祭酒,这些立场基本都偏向于法家的诸卿自然是不愿意的。



    田单笑呵呵的说道:



    “荀况有一名弟子,名叫李斯,如今便在老夫的麾下工作。”



    “李斯对法家思想不但信手拈来,更是博得了相邦官署其他同僚们的一致称赞。”



    “荀况之所以在稷下学宫之中三度出任大祭酒又三度被免,原因也是因为儒家众人觉得他的思想理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