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84章 四面楚歌

+A -A

    总之,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有人才、有工业体系,是最好的黄昏。

    至于后世有人诟病香港电影的类型太单一,不是警匪片,就是武侠片,即便活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

    “现在好了,多少人的心思都活了,都奔着内地,都去拍综艺了!”

    全球第二大票仓,一年四五百个亿的总量,养活一个东方好莱坞玩一样。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明星能出走,电影公司、制作公司就不能吗?他们也进内地不就得了。

    新拍的电影,可能还没上映,两块钱一张的盗版碟已经出来了。内部人员就参与盗版,都形成产业链了。

    大伙儿能吃了你!

    正如陈姐所想,招人恨!

    向老板几乎是咆哮。

    文艺片方面,也同样有拿奖无数,口碑爆裂的好作品。

    可是,少了这些人,又加上了各大电影公司、制作公司的老板。

    即便和张国戎关系不错的业内老板也打电话过来,而且语气不善。

    地方保护嘛,没办法的。

    即便发行环节不出问题,也是今天上映,明天就出“枪版”。

    可黄昏终究是黄昏,各大电影公司、制作公司,有点无力回天的感觉。

    要么是体制内单位,要么就是从体制内出去,有关系的。

    最多半个月,高清版满天飞。

    在这个年代,港片比好莱坞电影更受内地观众青睐,可是谁为港片花过哪怕一块钱的电影票钱?

    有两个主要原因:

    呵呵,哪有那么简单?

    就看后世的那些梗就知道了,什么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欠谁谁谁一张电影票。

    反正,张国戎签内地的这个消息,对各大电影公司来说是雪上加霜。

    香港电影试图转型的《蜀山》、《风云》那几部片子,同样可圈可点。

    “你要走,要发财,没人拦你!可你为什么要见报?为什么让那个姓齐的缭蔽礢乱放炮?”

    确实有一部分媒体,因为签的是中传而选择慎重对待,甚至不再发声。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爆出来张国戎的天价报酬,还有改签内地经纪公司的消息。

    “老子的新电影,男女主角都爽约了。”

    这就好比韩国电影被一些人吹上天了,可是你看它有大制作吗?

    香港电影在齐磊眼中,最可惜的不是没有好作品了,而是没有把传统和工艺留存下来。

    像是嘉禾、寰亚这些电影公司,他们手里确实撰着不少版权。可是没用,在内地不值钱。

    星爷投靠内地市场之后的几部片子,从《功夫》开始,你看格局还小吗?

    两方一比,确实借不上什么力。

    没有的!体量在那儿摆着,只能在题材上下功夫。

    就是这么猖獗。

    他们会让你这头狼进来抢肉吃?

    类型单一,是市场和地缘的原因决定的。

    第二的《大腕》,4300万。

    只能靠国家养着,拍点宣传性质的片子,勉强凑合活。

    你们想进来?

    而更加致命的是,随着内地娱乐产业的逐渐成形,港星纷纷出走,幕后人员也是大量流失,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一天不如一天了。

    你就说,这些电影公司老板得是什么心情吧?

    不过,齐磊并不是可惜这些电影公司,而是可惜香港电影的工业体系。

    可是,要能挺个十几年……

    这年头儿,除了冯大炮,老谋子等少数几个头部导演,还有依仗他们的制作商能吃上肉,其它电影厂连汤都喝不上呢!

    只要把体量提上去,香港电影不是做不出警匪片以外的东西。

    也不怪他发这么大火,正值寒冬,好不容易看准一个项目,正在筹组,

    这一点,完全不是问题!

    ……

    这些人又跳出来,开始持悲观态度,反对意见。

    就比如,姓向那两兄弟,“戎少,一点交情都没有的吗!?”

    听着好像很正能量,可是背后却是港片的心酸。

    他们自己都还吃不饱呢!

    就那么点大,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香港、宝岛。加一点日韩和东南亚,能做出多大的制作?

    而同样是2001年,香港本地的全年票房就4.5个亿港币。

    第一,盗版!!

    第二,内地的那些电影厂、制作公司也不是吃素的。

    说句难听点的,还不一定比齐磊拍两季《向往的生活》收广告的数额多。

    这是个让人无比头疼的问题,怎么说呢?

    其实,这和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同样的道理,想摧毁一套工业体系太容易了。可是想重新再建立起来,那就太难了。

    掐死张国戎,干死齐磊的心都有。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