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一百八十八章 文明三宝?!

+A -A

敢干这种事情。

    也就只有淮西勋贵那帮利益既得者们,不把这一条放在眼里。

    一直在兼并着周围的土地,而这也是朱元章后来把他们扫清一空的原因之一。

    一般的官绅富户家庭,如果敢吞并土地,让官府知道了,除非当地的官府包庇你。

    不然这事情往上一捅,那你不仅吞并的土地要还回去,就连家里那些财产也都要充公,家人都要去流放边疆。

    这可是非常大的惩罚。

    所以除了那些势力极大的淮西勋贵之外,一般的地主家庭还真的不敢去侵吞农民的财产。

    除了不敢之外,经过元末乱世以后,中原大地上的人口已经经过了一波的锐减。

    此时明朝都还在鼓励开荒,土地远远比人要多得多,自然不存在那么紧迫的土地矛盾。

    很多的富人权贵,宁愿雇佣人去开荒土地,毕竟开荒的土地也是算在自家土地财产之中的。

    但也难保一些财迷心窍,失了智的人就想要抢夺那些土质优良的土地。

    在江南就有那么几个,不过下场就不必多提了。

    而辽东这边,朱启刚来几天,却每天都能遇到这样的桉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辽东这边的百姓,对于大明的法律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他们还是习惯按照在元朝时候的行事方式来干事情。

    不过他们习惯归习惯,大明的法律还是要执行的,自然不会法外开恩。

    这些人先把土地吐出来,然后家里的财产都充公,正好拿回来的地主土地可以继续分给下面人。

    但朱启也明白,眼前这一切看似美好,也只是暂时的。

    顶多维持个七八十年吧,等人口翻了两番之后,这土地绝对是不够用的。

    而想要杜绝那些有钱的地主,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更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事情。

    只要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下,即便是再完善,也不可能解放土地上的农民。

    因为既得利益者和统治阶级,压根就不站在老百姓这里呀。

    这就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和哲学的问题,不过这就不是朱启去考虑的了,反正自己过好眼下的七八十年就好了。

    朱启也是毫不罗嗦,大手一挥,就将这些桉件全都发下去审判,总之一句话就是劫富济贫就完事了。

    不过朱启也没有忘记自己心情,就做好的准备,那就是在辽东开设新式学堂的问题。

    这大明的老百姓,一个个的都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

    只要考上科举,不仅可以免田赋说,而且未来还能够当官,好处多多,自是不用多提。

    只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对于稳固社会关系来说,或许很有价值。

    但对于国家和科技的发展,却压根就没有太大用处了。

    所以朱启的新式学堂,并不管什么四书五经,就主要是在自然科学上发力,偏向于理科内容。

    当然,文科也有,不过,文科也并非是四书五经了,直接就是语文,地理,历史政治这几门课一下子给你安排上。

    想要让国家发展,教育是最主要的事情,如果教育都跟不上,其他的就更别提了。

    近现代多少国家实现崛起,可不就是从教育入手,然后进行弯道超车吗?

    大明现在也不存在什么超车问题,毕竟自己一个人就是独一档的世界第一。

    其他的国家都不在大明的眼中,即便是强如北元,现在也是被大明按着锤。

    有这样的大优势,又是政治最为清明的洪武年间,朱启自然不能错过这一波红利。

    趁着现在赶紧在辽东办新式学堂,进行新式教育的推广,对于明朝以后而言自然是好处多多的。

    这也算是朱启这个摸鱼王爷少数能为大明朝做的有用的事了。

    而要修建新式学堂,也不是嘴巴说说,就能把学校给建起来的,首先就是要修改房屋。

    盖房子这种事情,朱启自然不拿手。

    虽然有水泥在手,但朱启可不打算用水泥来盖房子的,因为朱启没有水泥盖房的关键性道具——钢筋。

    水泥制作非常的简单,并不复杂,但钢筋的制造可就复杂多了。

    不是一个工业国的话,甚至连螺丝都造不出来,更别说钢筋这种东西了。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也造不出这种玩意儿来,还是后来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才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大明朝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科技能够弄出水泥,那都已经是卯足了劲,钢筋什么的就不用想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这农村不都是用水泥和竹子来盖房子吗?

    大家可别搞错了,在农村,水泥和竹子盖的可不是房子,而是院子里的水泥地。

    水泥和竹子确实可以用来盖房子,但这样盖起来的房子安全性就不说了,没准两三年就塌了。

    这水泥多重啊,压下来可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