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79章 来世莫要投生官宦家

+A -A

门选拔了一批外郎级别的储备官员,命他们在本月底之前离京前去凤翔州县上任。

    除此以外,杜让能等人又推举了一批官员充入杨守亮和张威幕府,为接下的两川战事做准备,同时二者幕府本来的僚官也有很多被轮换征入朝廷,接受岗前培训和政治学习。

    按照李晔的部署,以后慢慢的,只要没有在翰林院接受岗前培训的,没有在崇君馆接受政治学习的,无论什么出身,无论多大本事,在中央命官幕府任职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到最终,只要没经过岗前培训和政治学习,流派官使职都不得将其征入幕府。

    朝廷刚刚发生过叛乱的藩镇进行人事调动很正常,眼下倒也没多少人看出李晔的真正动机,况且忠君教育也是先圣大王强调的,朝廷再集中组织贤才学习也没什么。

    除了人事幕府调整,朝廷还调整了行政区划。

    本来隶属剑南西川道的资,简,陵,荣,昌、泸六州被划归剑南东川道,又进封顾彦朗为检校太傅,再划西川道盐亭、射洪、通泉、唐兴、方义为镇南军。划荣州、公井、威远、内江、富义、和义、隆昌,置威远军。

    朝廷也根本没看王建的脸色,直诏杜让能之弟杜弘徽户部侍郎出任镇南军节度使,诏杨守亮心腹山南西道兴平军使陈彻出任威远军节度使,从东南两面威胁王建。

    

    讨灭凤翔后,长安方面暂时无力干涉西川,但山南西道张威和在房州坐镇督军的处置观察使崔胤有这个财力和军力,而且地理位置相近,随时能挺军从东北两面入川。

    之后李晔冥思苦想,又选派韩全诲和刘道言分别出任威远和镇南两军监军使。

    对于韩全诲,李晔本来不打算再用,但考虑他养父韩文约对朝廷忠心耿耿,李晔不愿意迁怪韩文约,这才强忍心中不满将其起用,但却是将其下派到西川与王建斗法。

    王建不是省油灯,但韩全诲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主。

    这两人要是斗起来,场面一定相当精彩。

    朝廷对东川增加了六州之地,顾彦朗的权势看似是有增无减,但心思缜密的人很快就会看出,东川西北东三面的州官员,包括兴元南面部分州的刺史都是朝廷任命的。

    与其说是恩宠顾彦朗,倒不是说是在光明正大离间顾彦朗和王建,同时对东川道形成战略包围态势,面对北面凤翔和东面山南的威胁,顾彦朗不服也得服。

    王建和顾彦朗的连裆裤,以后恐怕就穿不稳当了。

    所以摆在顾彦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承认朝廷进封,上表谢恩,名义上接收六州之地,然后私下写信给王建,说明朝廷这回策划的阳谋,让王建大度些,对他多些信任。二是直接翻脸跟朝廷干起来,但就在他身边的张威和杨守亮正枕戈待旦,就等他反呢!

    总的来说,根据这回的人事调动和行政区划置设,有识之士能分析出来三个特点。

    一是朝廷收回了控制镇内州刺史等官吏的任命权以及财政大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度高度增加,但保留了军事自主权,应该是在为将来收复两川的战争做准备。

    二是皇帝对幕府很忌惮,这回对辖内各帅幕府的干涉,是为了避免僚官对藩帅的极大影响,防止幕府决策与中央大政方针产生直接冲突,导致藩帅自行其事。

    第三点说出来就吓人了,反正王建、陈敬瑄、顾彦朗的好日子应该要到头了。

    西川与山东防御使接壤处所设之镇被朝廷赐名镇南军,这目的难道不是人尽皆知?

    结束以上事项后,皇帝对关东部分藩帅也进行了封赏和安抚,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讨灭蔡贼有功,加封同平章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御边有功,加封同平章事。

    惴惴不安的赵德諲终于也接到了来自长安的中使,朝廷诏令他为河阳、保义、义昌三道行军司马,领荆南防御使,兼江陵、长沙等地处置观察使,其子赵匡凝获奉国校尉。

    受了封赏的人当然都赶忙上表谢恩,不过李克用在接到诏书的时候却说:“本王这女婿的确有些本事,雷霆之势灭了李茂贞,还不忘给我们这些人一点甜头吃。”

    含元殿内,睦王李倚、永平公主、唐兴公主、李廷衣、李渐荣垂手侍立左边,高克礼、顾弘文、韩文约等十数大宦官侍立右边,高克礼偷眼看皇帝,发现皇帝脸色不对。

    “劝学背得了么?诵与朕听,不许犹豫。”

    睦王李倚战战兢兢,拱手结巴道:“启奏七哥,还不曾背得……”

    “打,打三十,着实的打。”

    李晔也懒得跟他废话,朝顾弘文递去眼色。

    顾弘文心中窃喜,面上却是为难道:“主上,睦王……”

    “朕说打!”

    李晔双眼骤然一睁,一记暴喝吓得众人齐齐打了个冷战。

    顾弘文面上惶恐,心中却窃喜不已,随即提起木规快步走上前,一把捉住李倚畏畏缩缩的手,道了一声得罪了之后,就狠狠抽打起来。

    “啪!”

    “啪!”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