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75章 ru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A -A

奉表为李罕之说情脱罪,陛下没有答复,李克用很不高兴,这回他又上表,请为前锋讨伐李罕之,细作来报,李克修已经到孟县了。”

    韩偓本以为以李晔的性格会勃然大怒,不料李晔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大动肝火,只是哈哈大笑:“朱温抢我的荥阳,李克用跟着抢我的河内,相亲相爱一家人啊,哈哈哈!”

    结果还没笑完人就仰面倒去,顾弘文慌忙抢上前去。

    “大家,大家!”

    ……

    太平登封元年,风云巨变的一年。

    四百年一个轮回的小冰河时期步入高潮,第一次是殷末周初,第二次是汉末三国,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第四次是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从未断绝,但在这四个时期最为突出。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使得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持续时间长的重大天灾更容易引发强烈的社会危机。

    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大量减产,引发重大农民起义爆发,甚至成为朝代更替的导火索,这也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气候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的重要因素。

    每一次冰河时期,华夏会有七成以上的老百姓死于非命。

    岁大震,山崩地裂,死伤数万。

    岁大疫,州县绝户,虎狼入城。

    岁大涝,黄河改道,桑田化沧海。

    岁大饥,人相食,老百姓卖身与市为菜人。

    岁大寒,苏杭暴雪,白骨遍地。

    岁大旱,野无草,天赤如血,江河断流,帝以祷天。

    岁大蝗,东到大海,西尽河陇,遮天蔽天,旬日不息,田稼食尽,饿殍枕道。

    ……

    冰河时期到来,这样的例子就会层出不穷,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就会站起来,一个又一个张角、王仙芝、黄巢、韩山童、朱元章、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就会带刀上长安。

    太平登封元年,朝廷接到了很多报告。

    二月,淮南大疫,死十五万人。三月,鄂岳大涝,长江水位暴涨,朝廷督造的战船损失数百艘。

    四月,福建大蝗,韦昭度下令放粮,官仓为之一空。五月,河东大旱,小麦颗粒无收,雁门等郡饿死数万百姓。

    六月,宣武全境爆发大旱,随后蝗虫过境,朱温下令组织灭蝗,命令各州县开仓放粮。

    

    七月,都畿大战,朝廷出兵洛阳,双方死伤将士超过五万,六十多万老百姓流离失所,从陕县到洛阳,数百里原野上到处都是掩埋尸体的万人坑,路上随处可见倒毙的人畜。

    八月,湖南民变,杨思远聚众起义,湖南观察使郑谷请兵镇压,李晔敕令岳阳团练使史朝先率兵入境镇压起义军,杀四千人,生擒杨思远,执送长安处死,斩于独柳树下。

    连州刺史刘希治理不力,被贬黔中道贵州长史。

    ……

    李晔知道,这些天灾人祸仅是开端。

    也许是天注定,也许只是个巧合,在太平登封元年这一年,在东亚这一片大陆上,几乎所有势力都迎来了各自最强力的领导者,他们各自以各自的方式,抵抗着自然宿命。

    25岁的李晔,碎凤翔,灭西川,定鄂岳,扫灭湖南,威震江表,坐拥半壁江山,手握六十万雄兵,盘踞关中,虎视中原,登基五年未有败绩,双手沾满了数十万人的鲜血。

    40岁的朱温,和睦部众,勤政爱民,雄踞中原,坐断宣武战未休,破蔡州,擒虎狼,降服李匡威,重创李克用,窥伺杨行密,威震山东,打遍四方无敌手,上下固守以窥九鼎。

    40岁的钱镠,占据浙西,臣服李晔。

    40岁的杨行密,入主淮南、江表、宣歙,臣服李晔的同时厉兵秣马,也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36岁的李克用,战云州,走昭义,败成德,奔邢台,赫连铎、安师建、李存孝、冯霸接连背叛,李克让、李克修、史敬存相继去世,十三太保勾心斗角,河东内部矛盾重重。

    33岁的刘仁恭,盘踞幽州,纵横渤海,抢劫新罗日本商船,北略辽东,劫掠契丹、沙陀、室韦、吐谷、鞑靼、渤海、新罗,所过之处人畜不留,随时准备背叛李匡威自立。

    20岁的耶律阿保机,这位少年已是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相当于虎贲中郎将,奉痕德堇之命征讨四方部族以来,大小数百次战斗未有一败,威望如日中天,精通六种语言。

    31岁的郑买嗣,已是南诏曹丞相。

    总百官,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47岁的管原道真,正在长安国子监攻读经书,打算明年就回国变法。

    ……

    4岁的朱友贞在汴州玩泥巴,6岁的杨握在长安当人质,7岁的李存勖在太原抽陀螺,8岁的朱友珪在宋州斗蛐蛐,六个月大的石敬瑭在太原蹒跚学步,十岁的冯道在幽州读书。

    卢龙涿州,赵匡胤的爷爷,时年22岁的赵敬,拒绝了刘仁恭的征召,决定前往长安游学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