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556章 惶恐滩tou

+A -A

  此外,从经济来说,浙江富裕程度远超朱慈燃想象,这种富裕不是百姓的富裕,而是当地士绅豪强的富裕和当地的贫富差距。

    浙江在大明的《鱼鳞图册》上一共有耕地四千三百多万亩,但是实际情况恐怕有四千七八百万亩。

    虽然有这么多土地,但其中大半都被浙江百姓用来种植桑树、棉花了。

    这些桑树被用于养蚕,而蚕丝和棉花则是被乡绅们卖给了各地的布庄。

    他们之所以不卖给皇店,是因为一旦东西进入皇店,那就要自动扣除10的赋税。

    士绅们为了躲避这10的税,纷纷将蚕丝和棉花抛售给布庄。

    这么一来、市场上的棉花和蚕丝不足,皇店只能提高收购价,而布庄则是将这些蚕丝、棉花转手高价卖给皇店。

    这听上去好像没赚什么钱,但如果拿出具体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根据朱慈燃的了解,乡绅们以每担蚕丝三两,每担棉花二两的价格把蚕丝和棉花卖给布庄,布庄则是以蚕丝三两四钱,棉花二两三钱的价格卖给皇店。

    这么一来,即便要交一成的赋税,但布庄还能在每担棉花和蚕丝身上赚取一百文。

    这多出来的一百文便成了皇店的成本,而皇店也拿士绅们没有办法。

    由于这些士绅的田地在《鱼鳞图册》上都被修改为下等粮食田,因此在得到了几十两的利润后,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缴纳一二两田赋粮银就足够。

    这还只是一些小乡绅,如果是拥田几十万亩的大乡绅,那其每年的避税都能达到数千、数万两之多。

    这些大大小小的乡绅加起来,大明在他们身上每年最少得少收一二百万两。

    这一二百万两如果收上去,它们可以是十几万教习的俸禄,也可以是上万退伍士卒的抚恤,亦或者是修建铁路的资本……

    可问题在于这笔银子虽然存在,但朝廷收不上去。

    这样的局面让人恼怒,并且这还仅仅是朱慈燃所能看到的冰山一角。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无法了解的地方,乡绅们躲避赋税的办法还有很多种。

    除了避税,他们也违反了律法,通过关系获得一些数量不少的水泥,或者直接让官员修乡道时,替他们平整家门口的道路。

    当然,它的用途不止这么点。

    在便宜的价格下,有的人用它来建造房屋,有的人用它来修建宗祠,还有的人用它来铺设宗村道路。

    这样的局面,朱慈燃见了不止一次。

    要知道,金华和处州还是浙江十一府里处于中下游的府县,可想而知排在上游,较为富硕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等府会是什么模样。

    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更重要的就是浙江的土地兼并。

    浙江的百姓一直在打工,这并不是他们喜欢,而是他们无地可耕。

    浙江的军屯田数量就那些,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多年以来的土地兼并,已经把浙江市面近七成的土地垄断,九成九的百姓只能掌握浙江三成的土地。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成为士绅们的佃户。

    那些无法成为佃户的,便只有去城里打工,因为当土地兼并到某种程度后,不满足于眼下的许多士绅都会插足于商业。

    他们垄断了江南的布庄、茶馆、码头、矿场,无数没有田地的人只能为他们打工,赚取那微薄的利润。

    这样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也因此,朱慈燃算是明白自家叔父为什么让自己先去山西三省、再去西南三省、然后是两广、福建,最后是江南了。

    从贫到富,从易到难……

    治理山西或许很容易,但想要治理满是士绅的江南,那就需要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了。

    江南乡绅一旦被逼的走投无路,那他们就会狗急跳墙了。

    如果只是从民变方面来说,他们的影响力并不算大,仅在浙江的东军都督府六营兵马就能弹压所有民变。

    问题在于,他们不仅仅在民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庙堂、甚至在军中,他们都有自己的代言人。

    想要收拾他们,就得考虑先收拾内部。

    一想到这里,朱慈燃就不免怀疑起了自己。

    他抬头看向了前方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乡道,尽管脚下的自行车一直在走,但相比较这条道路,他却好像在原地踏步。

    他是应该像自己叔父那样,成为一个对付乡绅的人,还是做一个和士绅妥协的人,以此来维持大明朝的安稳?

    面对这个抉择,他的眉头紧皱,同时也不由想到了今早《大明报》里朱由检的话。

    “我该怎么做……”

    下午的更新六点左右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