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606章 一墙之隔

+A -A

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那大明的百姓总有一天会致富。

    哪怕没有内燃机,没有柴油拖拉机,只有眼下这好似一个大方块的拖拉机,大明的耕地也会不断变多。

    不管农民还有没有那么多地,但只要土地变多了,粮价就高不到哪里去,其它土地长出的商品也高不到哪里去。

    在这样的时代,土地越多,百姓的生活成本就越低。

    朱由检已经安排好了朱慈燃监国,至于他自家那个好哥哥……

    “唉……”

    一想到朱由校的性格,朱由检就多少感到有些心累。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旧港的香料,味道好闻得嘞!”

    就在朱由检因为自家哥哥性格,而觉得有些心累的时候,作为他那好哥哥的朱由校却换了一身常服,与王体乾、魏良卿二人坐上了江南常见的乌篷船,欣赏着中秋的南京烟雨。

    南京城很大,是唐长安城的两倍半还要多,这些已经不用过多赘述。

    即便朱由校已经来到南京数年,但南京的风景和街巷,他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逛完。

    如这一日,他们先是去了南京的龙江码头,在看到那里衣衫褴褛的百姓还是那么多后,朱由校便只能摇头离开。

    他乘船返回了南京城内,而相比城外那十数万衣衫褴褛的百姓,城内的百姓却穿着绸缎长衣,来往笑谈,似乎身处盛世之中,而墙外的流民宛若虚幻。

    冶城西峙、石城霁雪,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记忆。

    南京城西的莫愁湖是一片皇家园林,在朱元璋时期就被称作“西苑”。

    这西苑相当于北京城的南苑,而则西苑再远处,就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的白鹭洲了。”

    朱由校他们出入南京城,主要是靠乘坐这乌蓬小船。

    小船在撑船人的把控中,渐渐来到了传说中的十里秦淮。

    曾经的十里秦淮一半是才子,一半是佳人,这里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

    加上对岸就是江南贡院,而大明的官员,大半都是从江浙闽南一带出身,若是上京赶考,免不得在这贡院埋头苦读,因此时常出现不少青楼女子和书生的故事。

    才子佳人的佳话,让朱由校乘船路过的时候,也探出身子,坐在了船尾之上。

    “家主,坐于船外,有些不安全,不如……”

    看着朱由校坐在乌篷船船尾,无任何遮掩之物,魏良卿有些担心。

    不过他的担心则是被朱由校抬手制止了。

    朱由校抬手笑道:“这秦淮河两岸,都是你的人,你还怕有人行刺我?”

    “不敢……”魏良卿脸一红,微微低头回应道。

    见魏良卿这么说,朱由校笑了笑后大声对船头的船夫道:“船家、前面放我们靠岸吧!”

    “行嘞……”穿着布衣的船夫一听朱由校的话,小心避让着朱由校,然后撑船靠岸,让朱由校三人得意上了石阶。

    朱由校戴着网巾,插着玉簪,虽然长相不是特别俊朗,但略微瘦下后,也还算得上清秀。

    加上他身上穿的还是上好的姑苏绸缎,因此旁人一看他,便下意识觉得他是与朋友远游的学子,而且还是家境殷实的那种。

    “家主、咱们跑慢些。”看着朱由校三步并两步跳上了台阶,来到了青砖铺设的秦淮河,魏良卿大声招呼。

    不过朱由校哪里理他,提起自己的袍子就在人群里穿来穿去,没几下就跑到了拱桥之上,俯瞰秦淮风月。

    “万…家主,您倒是跑慢些啊……”

    王体乾跑的有些累,情急之下差点叫出了万岁二字,幸好话锋转的够快。

    “今日不是中秋吗?怎么还有人在两岸卖荷灯?”

    朱由校撑着拱桥护栏,指着秦淮河两岸摆摊卖荷灯的人,向魏良卿他们问道:

    “家主、今日虽然是中秋,但是中秋、元宵、乞巧都能放荷灯。”

    魏良卿擦了擦额头的汗回答,旁边的王体乾也喘着粗气。

    “走、瞧瞧去!”说着、朱由校就朝着桥下跑去,而魏良卿和王体乾也只好跟上。

    十里淮河,虽说他的青楼极为出名,但是可不是说他就只有青楼。

    朱由校走在街上,路上的人极多,却也不堵,因为这条道三十来米宽,极为宽敞不说,两侧的店铺也很小。

    “纱帽头盔”、“各色鲜明染坊”、“典衣店”、“成衣店”、“官盐店”、粮店、鞋店种种店铺、千奇百怪的都有。

    其中最多的就是染坊和字画诗词店铺,染坊还包洗衣服,洗一件一文钱,对于出手阔绰的南京城百姓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

    “画糖人啊~画糖人~~”

    “插他眼睛!插眼睛!”

    “噔噔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小孩得了风寒,回去服用几次药就好了。”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