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到这里,写完了,改完了,暂且这样了。
以为会很兴奋的,结果……感慨万千。
这一段当作我的私心吧。
如果有人看的话,还是把和文有关的放在前面吧。
首先,承认在文字里无意之中可能有些模仿江南,当然,我模仿得比较拙劣。控制不住……我本人非常非常喜欢江南的故事,从情节到文字,尤其是那种荡气回肠。
其次,反思一下有几个明显的问题。文笔、节奏这种对读者很显然对作者很玄妙的东西先不说了。我知道我这两个都不大行……
一,文中的战争是我yy的,没有去实际考究过,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人数,到底一场仗应该有多少个人参与,会牺牲多少,有多少将领,多少精兵,多少杂牌军,等等。战术,现实一点的谋略到底是什么样的。行军的速度,武器、盔甲等等的配置,战争的持续时间,城防……很多很多,写的时候感觉明显的力不从心。之前想写别的文有想到,买了战争史要看,没来得及。这篇文一开始是不打算写具体的战争……还是没处理好。
二,行路的速度,这个实在没考校。当时的政策,官职设置,地方机构设置,地方势力分割等等,这些基本是东拼西凑出来的,非常不科学。
三,时间线有点bug,尤其是年龄。拿不大准多大的孩子应该到什么程度,可能会年纪偏小,虽然我私心里觉得古时候的孩子可能会更早熟一些,但是也没有依据,也不知道究竟到什么程度。时间线上,后面的调整对前面的有影响,没有来得及彻底理顺。(说到底还是我急了,应该全改完再发的……)
四,以后想到再补。
然后,忍不住想申明一下感情线。
慕容璟、卫同光对顾玖之都没有那个意思!慕容璟稍复杂一点,不是单纯的兄弟或者知己,但是我不觉得阿璟对阿玖会有男女之情。卫同光就更简单了,兄弟嘛。
顾怀泽和顾玖之之间更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他们是父子(父女?)啊。
以下是碎碎念,记录一下,仅此而已。
认真算起来,这是我写完的第一篇长篇。
灵感来源于一首歌,《孟婆》。去年五月写了个开头,构想跟现在的故事可能只有开头和结局略重合,连人设都不是一个玩意儿。然后一直搁置到了十二月,中间写过两篇其他的(我可能有种“写到一半会写不下去”的毛病……)。12月08号那天重新打开了它,想着先把这篇写完吧,这篇短……对,它本来应该是篇短篇的,预计多不过两三万字。人算不如天算,越写想法越多……
初稿的顺序大概是第二、三卷,然后一、四、五。虽然这是在计划内的,我觉得从小时候开始写,对把握人的性格发展会更靠谱一点。4月19的时候写完了初稿,还发了个微博纪念了下(虽然没有人看……)。
修文简直是“惨烈”。第一卷还挺顺利,第二卷发现事情不对了,人物性格和一开始的定位已经差了很多了。痛苦地重写了二、三卷……从今年六月开始,非常忙,到七月基本上每天半夜半小时……导致更新超级慢,以至于损失了宝贵的1/4个收藏。当然,也可能不是因为我写太慢了而是太烂了emmmm。
几件比较有意思的事吧。
一开始的设想里,女主(对,她那时候还不是这个名字)和顾玖之性格重合的地方,只有“略有白切黑”这一点。她的结局仍然是牺牲了,但是她并没有跟薛逸一起去。她在最后的那场酒里,把薛逸药倒了,然后顶替他去了战场。但是我后来觉得,我其实不喜欢这个做法也不太喜欢会做这种行为的性格。怎么说呢,跟我想表达的爱情差得挺多。
类似的问题推翻了很多,写写改改,废稿废了估计也有十几万字。大多是越写到后来,人物的性格越清晰,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不会这么说话、这么做事。那我能怎么办,改呗……
女主的名字也改了几回。之前叫什么,不重要。我一向对名字比较有执念,可能是因为那句话,“名字是最短的言灵”,自己写的时候一直觉得,名字能代表一个人最初的模样,也确实一般喜欢从名字去设想人物。这个执念恐怕改不了了……
顾怀泽这个人,也是因为名字。那天洗着澡忽然冒出来这个名字,然后才设想这个人。
对,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有两个主角。师父是个工具人,不正经的老道士形象。顾玖之的老师似乎也有,但也很模糊。师弟们、薛卓、慕容璟、玄光……全是计划外的。写着写着想法越来越多,形象也在慢慢修正。修到我觉得喜欢的程度吧。这个过程挺坑的,慢慢完善的人物和他的经历、和别的人的关系会影响到前面写过的性格。但也真的有意思,像在塑造一段人生。
卫同光这个人应该是写得最纠结的一个。我抓不住他的定位,想不出来他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薛逸、顾玖之又有什么不同。既不希望他像文中的其他任何人,又不希望他流于平庸,变成一个标志一样的东西。当时反反复复在想,《龙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