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这个世道上没有侠,只有真恶人,和伪善人。
真恶人并不一定会作恶,他们可能只是恶得不明显,恶在一些,甚至算不得是恶事的琐事上。
但是他们的心里,却绝对没有善念。
伪善人也并不一定就不会行善,他们甚至会真心实意地去做几件善事,又或许不只是几件。
可世上总没有绝对的善,人的天性也总免不了丑陋。
“善人”心下积压的恶念多了,等那张良善的面具掉下来的时候,藏在其背后的面孔,说不得会比恶人还可怕,还扭曲。
于是又有人说,这个世道上应当还是有侠的。
但也分大侠,中侠,和小侠。
大侠为国为民。
中侠行侠仗义。
小侠江湖义气。
······
对于前者的观点,王戊一直十分赞同。
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教她这个道理的人,是将她养大的师父。
更是因为她活了两世,自然比多数人都要清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私心被触及的情况下还毫不动摇。
至少王戊至今没有见过那样的人。
而她又是一个只相信眼见为实的性子。
所以在王戊看来,只要不算是恶的人,就都是“伪善”的,包括她自己也是。
毕竟,人啊,皆有好几张面孔。
你不能当个真善人,那便只能做个“伪善人”了咯。
盖因如此,王戊同样不相信这个世道上有侠。
前提是,如果那些大侠,真能像传闻中所说的那般,大公无私,义薄云天的话。
至于后者的观点,王戊历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侠就是侠,到了那种境界的人,就应当既能行侠仗义,又可以为国为民,身上自然也少不了些许江湖义气。
这三者不应该用来作为区分侠的方式。
而侠也不应该有大小之分,否则,侠便不再是侠了。
其实说到底。
这些近乎于是执拗的“偏见”,终归都是因为在王戊的印象里。
侠这个字的分量,仍然还是有些重的。
呵,想来也真有趣,她这个根本不相信侠的人,却意外的在意侠这个字的含义。
细细回忆起来,上一世的“他”,确实也曾对着书本幻想过一些江湖与侠客的故事。
其中有风花雪月的柔情,有忠肝义胆的热血,有惩奸除恶的快意,有拂袖而去的洒脱。
但是慢慢的,“他”也就在生活的压力下,一步步地认清了现实。
一点点地,忘了“他”的大侠梦。
所幸“侠”的概念,在“他”的记忆里依旧是纤尘不染地,被静静地被搁置在那,始终都未曾有过半点改变。
以至于对此世的“她”来讲,于当今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侠。
起码她走遍了大半个当朝河山,也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的侠客。
虽说,王戊也不是没有想过,由自己去当一名真正的大侠,起码在她刚刚了解到这个世上居然真有武功这种东西的时候,类似的念头曾在她的脑海里出现过。
但是随着她遇见了她师父,并跟着对方跋山涉水,行走四方之后。
四季一轮轮地过去,见惯了江湖武人,和市井喧嚷的她。
渐渐的,也就没再有过这般的想法了。
因为她自认明白了这江湖背后真正的面目。
那是一个,同前世几乎一般无二的人间光景。
哦,别误会,这所谓的一般无二,说得并不是这世上的物件儿,而是这世人的活法。
或许,无论哪个世上的人,最终都是会活出一些苟且吧。
谁也不比谁高尚,能不要太苟且的活着,便应当知足了。
我大概,是成不了一个大侠了。
王戊想。
因为她的心,早已不够炽热。
因为她终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了。
人总是这样,待到赤子之心蒙了尘,便再难做到什么初心不负了。
理所因当的,王戊也就放下了自己重活一世的身段,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一个江湖浪客。
毕竟再怎么说,她也已经是一个在“下九流”里混迹多年的人了。
身上所带着的,也大多都是些市井间的驳杂气息。
去做一个“风尘中人”,显然会比去成为一个只存在于画本中的侠客,来得要适合她的多。
······
既然走在风尘里,那就没有谁能不染风尘的。
既然沾染了风尘,那就免不了要被蒙住些心思了。
······
江湖下九流:是为一流巫,二流娼,三流戏子,四流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