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二百三十五章 苟活者岂言战死者非

+A -A

军器局养的那些工匠,做不出来。只要解决了工艺问题,成本会稍微降上那么一些。”

    杨佑很是不解道:“我记得你说过,咱们汉人是使用火器的祖宗,那为何咱们大乾的工匠,就造不出来这种东西呢?手艺问题?”

    贾瑛摇了摇头道:“东方是钟灵毓秀之地,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不是咱们的工匠不行,是咱们的制度不行。”

    “你知道,制造出这种火枪的是什么人吗?”

    杨佑摇了摇头。

    “是一名钟表匠。”

    “钟表匠不去做钟表,而是费尽心思发明出这种火枪,你猜是为了什么?”

    杨佑惯不喜欢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动脑子,摇头说道:“你别饶了,直接说吧。”

    “因为利益。发明了这种火枪之后,他们的国家会给他一大笔赏金,而且还可以获得独家技术的经营垄断权,事后,没生产一批这种火枪,工匠都可以从中分利。”

    巨大的利益,带动了民间工匠的创新积极性,这才有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而咱们大乾呢,明明成本是三两银子的火绳枪,朝廷只给二两银子,等到了军器局,或是工匠手中,就只剩一两银子,别说是奖励,连材料费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火绳枪到现在都没普及军中的原因。”

    “不是咱们的工匠做不出来,是咱们的制度,不允许工匠有自己的积极性。”

    其实贾瑛只说了一方面的,这其中,还涉及到工匠的社会地位问题。

    在大乾,工匠是贱籍,而在欧罗巴,一名有手艺的工匠,会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谁也不知道哪天他突然就开窍了,凭借独家的技术,一跃成为当地的富翁。

    “我准备向陛下上疏,只是仅我一人之力,很难成事,还需要你的帮助。”

    一位亲王,虽说不靠谱了些,可亲王就是亲王,他的谏言,朝廷百官也不得不重视。

    

    相反,若只是贾瑛一人,连傅东来那里,都不一定过得去。

    毕竟在他们眼中,自己终究是个后辈。

    “没问题。”杨佑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我还要保举一人,担任水师指挥使,只是对方提了条件,想让我向朝廷保举他。”

    “是人才,那就答应他呗。”

    “他现在已经是卫指挥同知了,想要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起码要都司指挥佥事起步,我的身份尴尬,权重位卑,还要你助力一把,以成其事。”

    “此人是谁?”杨佑好奇道。

    “登州卫指挥同知,戚耀宗,曾随叶大人参加过屯门海战。”

    “你写折子,我附名,就这么定了,事不宜迟,经你这么一说,爷心里忽然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杨佑蹙眉道。

    贾瑛看了杨佑一眼,大乾不是没有明白人,贾瑛就不信,见识过泰西战船的叶百川,会不明白这个到底,否则他也不会极力推动广东重启市舶司了。

    奈何,上千年的痼疾,非一人之力可变。

    冰冻三尺啊!

    回城之后,贾瑛与杨佑又去了一趟军器局,找来了南京军器局所有在册的工匠,将最后一把燧发枪交给了他们。

    两人以个人的名义担保,谁若是能造出此枪,他们两人亲自向陛下保举对方,入仕为官,从此摆脱匠籍,做人上之人。

    同时二人还让南京户部在民间搜寻能工巧匠,尤其是铜匠和金匠。

    两人还去了一趟龙江造船厂,看了他们的给出的战船图样。

    大乾目前的造船技术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哪怕是欧洲目前的帆船技术,恐怕也无法与大乾相比。

    非是贾瑛夜郎自大,而是他通过多方判断得出来的结论。

    二十节的航速,应该就是帆船与蒸汽机船的分水岭了。

    根据霍恩所言,欧洲人的普通帆船,在特定的情况下,船速最快能达到十五节,大型战船,可以冲刺十八节。而正常行驶速度在七到九节之间,最快不会超过十节。

    而大乾的战船,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速度,关键是其承载量要远超过西方。

    贾瑛在看完龙江造船厂的图纸,在脑海中产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个“大”字。

    一旁的杨佑在看完图纸之后,神情振奋,恨不能立刻就能乘船出海。

    贾瑛心中哀叹一声:“唉,地主家的傻儿子。”

    可能是因为地大物博的缘故吧,东方人对于“大”这个字,似乎情有独钟。

    事实上,贾瑛翻遍脑海中关于前世宝船的记忆,无论从哪个方面记在,都在凸显出一个“大”字,亦或是如何如何规模,排水量相当于后世的多少吨位,可承载多少士兵。

    可他们打造战舰,不是为了宣扬国威的,而是为了能追上敌人,并且消灭掉。

    若要贾瑛来论,速度,才是衡量一艘战舰强大与否的关键。

    只要速度能跟上来,凭大乾目前的造船技术,多大排水量的舰船也能造出来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