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锐早就想对科举的内容动手了。
虽然才登基第四年,但萧锐对朝廷的掌控前所未有的牢固。
首先是东厂。这是悬在文武百官头上的屠刀!现在的东厂并没有发展到明朝中后期令人谈之色变的程度,魏忠贤也没有成为九千岁,但不代表东厂对文武百官的监视就松懈了。萧锐赋予了东厂很大的刺探职责,只不过是低调的做事。
这把刀子一直藏在袖子里,当萧锐准备拿出来时,那就是血淋淋的后果。
其次,萧锐手中还掌握着大夏日报。
别小看大夏日报,如果说东厂是暗中杀人的鬼刃,那大夏日报就是白日诛心的杀剑。尤其是在京都之内,五教九流、士农工商齐聚,几篇文章下来,一个坏人也能歌颂成好人,一个好人也能口诛笔伐成十恶不赦之徒。
更何况,现在大夏日报交给贾诩来操办,这把杀剑已经成了四十米长的杀剑了。
再者,六部长官、内阁还有统兵将领,都是萧锐的心腹,大言不惭的说,就算现在太上皇从瀛州回来,想重新当皇帝潇洒潇洒,支持他的人也寥寥。这也是为什么萧锐敢刚刚登基就御驾亲征,而且一出去就是一年的原因。
最后,在萧锐的英明带领之下,灭掉了秦国,诛灭了元国高层,打得元人不敢侵犯夏国,新作物、仁政、爱民如子等等,萧锐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被百姓尊敬和崇敬。
所以萧锐要对科举内容动手,是很有底气的。
现在谁敢反对?
不过萧锐也没直接上强硬手段,也想求稳,所以年前放出风声,引起噱头,看看谁是强烈反对的出头鸟。现在时机成熟,萧锐开始主推这件事了。
首先在早朝上,萧锐肯定了科举制度对大夏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科举内容的不完善和不全面。
而接下来几日后,礼部尚书鹿远征上书,提出了对科举内容的完善意见。
没办法,作为礼部尚书负责科举大事,他必须替皇帝萧锐背下这口锅,成为读书人讨伐的对象。虽然所有人都明白,这是陛下的主意,但是政事就是这样的。
萧锐对于鹿远征的完善意见,表示了高度的赞许和认同,然后公布天下,征询文武百官意见。
很快,鹿远征提出的完善科举内容的意见被读书人交流和讨论。
按照意见的内容,科举内容不在只考究经义、写作和时务策论,增添了其他内容,包括农耕知识、律法内容、税率等等,原本只要学习四书五经,现在四书五经只占了80%的分量。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步。
按照萧锐的打算,朝廷找人编写专门的教科书籍,以后科举考题就从这些教科书籍中筛选,然后逐步降低四书五经的分量,并且增添考试科目,分为文学科目和专业类科目,让读书人不再只会读死书,死书读。
读书人看到了科举内容的变化后,大部分人是反对的,毕竟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
不过萧锐也给他们提供了便利,那就是将三年一次的会考改成一年一次,这样虽然难度变大,但增加了机会,而且难度是针对所有人的,而不是针对个别人。另外,选拔人才的数量也在增加,毕竟现在的大夏疆域辽阔,相当于四个国家融合,这也给了读书人更多的机会。
当然了,也有一小部分举双手赞同,他们不精通四书五经,现在四书五经的分量减少,对他们有利。
萧锐准备用六年的时间,彻底完善科举制度,让科举制度更加公平,挑选的人才也具备为官的基本素质。
虽然很多官员反对科举内容的变化,但是没有人敢当面提出意见,真以为陛下在询问官员意见吗?
别开玩笑了。
萧锐等了好几天,都没有人反馈。
所以新的一天上朝,萧锐坐上龙椅后,汪大直高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时,萧锐挥挥手,止住了其他官员的奏禀,先说道:“诸位爱卿,鹿尚书提出的科举完善意见,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官员提出异议。朕很欣慰,看来诸位爱卿都是支持这个意见的,和朕一样!”
群臣沉默不语,陛下都说这番话了,更无人敢反对。
鹿远征站了出来,恭敬道:“回禀陛下,科举内容的完善是大势所趋,顺应局势才能开创大夏新未来,若是继续因循守旧,跟不上局势发展,便会造成秩序不稳。所以诸位同僚不愿成为大夏的罪人,必然会鼎力支持科举制度的完善。”
萧锐点点头,笑道:“鹿爱卿言之有理!此等利国之大事,朕便交给礼部全权负责。”
“微臣领旨。”鹿远征恭敬领旨,然后退下。
萧锐专门在早朝上强调这件事,就是敲打所有文武官员,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紧紧盯着的事情,必须不予余力的推下去,谁敢耍猫腻使绊子,不要怪萧锐心狠手辣了。
......
此时元国草原上。
占领了王庭的铁木真自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