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是谁杀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清一直安生。
三年转瞬即到,举人试在即,李清即将要前往举人试所在地,大乾齐南道府城大月城。
不过李清却有件担心的事。
每次走在书房中,李清就感觉脚下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不怪李清,实在是银两太多了,三年过去,卖字的银两让整个书房的下面都空了,满满当当的,地砖下都是银两,而他可是一两都没敢花啊。
其实这几年,李清一直等自家娘子说出那句话“家中银两不多...”,然后他再拿出自己卖字的银两补贴家用,来个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自家娘子不但能理解,而且还会感动。
但......
谁能告诉他,自己娘子为何一直不缺银两,从来就没有说过关于银两的话。所以直到如今,除了买书外,李清赚的这些就没花出去多少,就是买书,也是自己娘子给的大头,他的银两也不敢多花。
有钱花不出去,李清苦啊!
三年过去,地砖的土李清都不敢给桂花树下扔了,太明显了,桂花树已经比其他地方明显高出一截了,他只能扔到其他地方。
幸好马上要去考试了,芦玉也会一起去,李清暂时能是松口气,等考试回来一切再说。
“夫君,马车已经到了。”
芦玉在外面喊道,李清连忙应答。
这次去赶考,芦玉操办一切,早早就定下了马车,相比其他徒步前往的读书学子,李清可是享受不已。
临走之前,李清最后看了一眼自己书房内的地砖,而后摇摇头拧头离去。
大月城距离鹤鸣城足足六百里,李清重生过来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内心有些微微忐忑的同时更多的是见识新鲜事物的欢喜。大月城身为大乾齐南道府城的府城,可比鹤鸣城要大上不少,李清有些期待在。
马车装好李清与芦玉的行李,等李清与芦玉上车,车夫一声吆喝,两匹大马拉着马车载着李清芦玉以及车夫三人,悠悠荡荡的朝着城外驶去。
李清此行前去应考,不但带上了随身衣物等生活用品,还带了不少书,打算在路途中看。
但此时一拿起书,李清却有些看不去下,但心里又觉得自己身为读书人,不看书不好。
忽然他心中想到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心道,自己已经不知看了有多少书了,如今向外行路,该去看看其他的才是,不必一味的苛求自己书不离手。
想到这,李清微笑着放下书,而后掀起马车的帘子朝着外面看去。
如今马车尚在城中,看着城中的人来人往各等物件,李清心中感到莫名的欢喜,他以前都是走在人群中,时间久了还不觉得。但如今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切的相似的物品,却转眼就变得不同了,书中的眼界一词大抵如此。
马车出了城门朝南而去,正是大月城的方向。
周围的一切也没了人烟,渐渐变成了荒芜的山林与荒草杂生的小径,李清此时回过神,与车夫搭起了话:“车夫,这马车一日能行多少里?”
听到问自己,车夫连忙答道:“官人,我这乃是好马,在城外稳当一日可行八十里,要是赶得急百三十里也行的下。”
“哦,这倒不慢。”
李清点头,虽说这速度跟他前世相比是一个地一个天,但以如今的环境毕竟不能与前世比。就像这马车,赶路只能白天,到了夜晚绝不能赶路。因为这方世界的夜,可不比李清前世处处有路灯有各种霓虹闪烁不断。在这里一到夜晚,尤其是城外,那可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夜几乎是凝结的,就像是浓稠的墨水摆在你面前。
有些小说中通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人藏在一丈之外,大批的搜寻人马找不到。许多人读了不相信,一丈不过三米怎么就发现不了呢,那是他没来过古代,尤其是李清所在这大乾,李清怀疑到了深夜,别说一丈了,就是藏在半丈处,任你睁大了眼也找不见。
因为夜晚,实在是太暗了,暗的让人不敢出门,暗的让你怀疑这夜晚中真有些鬼怪不成。
而这马车载着三人,在白日能稳当的行八十里,这等速度已是极快的。
此时又与车夫说了两句,车夫也高兴不已。说实话,作为车夫,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拉这活了,不但轻松而且赚钱,读书人相比其他客,那是极为讲理的,不会拖欠他们银两。更为重要的是,拉着读书人去考试,一路上的匪徒也不会多加刁难,可以说,这是难得的好活。
车夫高兴的吆喝着车,前面拉车的马匹也感到高兴,车夫是它们主人,这人畜相处时间长了,那也是能察觉到互相心情的。
马车出了鹤鸣城,已行了有半日,正是中午时分,马车停下来修整。
虽是中午,但这天气并不燥热,毕竟这举人试是在秋季,正是天气凉爽,瓜果飘香的时节。李清与芦玉下车后,先是解决了一番生理问题,而后芦玉为李清取来了早已备好的干粮,是她精心烙制的菜饼以及早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