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入宫要完成的使命,到二皇子及冠,似乎就已经完成,她变成没有利用价值的人,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至于老七,是否是别人背后嘲笑的废物,似乎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但这么多年累积得越来越多的不甘,那些曾经让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恨意,却不会这么轻易消失。
姚氏、方氏,她们再猖狂,再讨厌,又怎么比得过在她心头插上一刀的所谓亲人,来得更叫人憎恶呢。
俞昭仪甚至一度觉得,哪怕是叫老五或者老六如了愿,也比让老二当了皇帝,要来得高兴。
那个女人不会永远压在她头上,自己也永远不要靠她们母子的怜悯和同情活着。
所以,当大皇子进入她视线的时候,俞昭仪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
——这样一个生母拿不出手,却拥有神武的皇长子,作为同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她的老七,就算没有神武,至少活着的时候可以留在天京,若再从宗室过继一个有神武的孩子,就能更加长久地就在天京享福。
而曾经是天之骄子的二皇子,即便没有在争斗中丢掉性命,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滚去封地,三代之后就与寻常人无异,庸碌无为。
到时候,她的父亲安国公,已经死了多年的德妃,还有她留下的儿子,就能好好体会什么叫一场梦、一场空了。
……
要想完成自己所愿所想,就要想办法先骗过所有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为但凡她露出一点不妥,那所谓的夫君,所谓的父亲,就会毫不留情地除掉她,来保全二皇子。
于是,她得暂时做一个好妃嫔、好女儿、好妹妹、好姨母,直到能找到最合适的时机,亲手撕毁这些虚伪的假象。
刚开始,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她很快得到了太后、皇帝和安国公的信任,也得到了二皇子的喜欢,扮演着他们希望她成为的角色,然后暗中跟亦有野心的大皇子形成默契,一步一步实施起这共同的计划。
这些年他们促成了很多事情,有时候哪怕察觉甚至根本知晓了老五和老六的动作,也故作不知,甚至推波助澜。
但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些例外。
对于俞昭仪来说,最大的意外,皆来自于老七。
老七实在是太好了,无论是不是他的母亲,都能看出他纯善美好的性子。
有时候,俞昭仪看到老七养在身边的小十一,就会觉得那孩子真像老七小时候,聪明乖巧又漂亮,却唯独没有神武。
哪怕生母一直表现得对二皇子更好、更上心,齐璟也只是小时候吃些无伤大雅的醋,长大后就释怀了、看开了,还能听她的安排去帮着老二做事。
与她只做表面功夫不同,老七是真把齐珩当成自己的兄长。
可能是为了讨好她这个母亲,可能也想跟兄长好好相处,他一直在努力……老七为此花了多少心力,俞昭仪都看在眼里。
虽然明知道齐璟亲近他的二皇兄,最初是为了她这个母亲,但越是把这些看在眼里,俞昭仪心中就越是扭曲和不快。
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她开始觉得儿子不再是她的所有物,也变成了她的敌人似的,完全不想看到这个叛变离心的儿子。
所以只要齐璟试图靠近,她就冷漠地将他推开……这样一推,就是十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七也变了。
他长高了,文武都好,也更加能说会道起来,更能讨长辈欢心了。但他却跟俞昭仪疏远了起来,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听话乖顺。
他不再为她欢喜而高兴,不再为她忧伤而紧张,也不再频频跑到她的文思殿,只为看母亲一眼。
齐璟变得更加独立,变得更加优秀,对她……也变得冷漠而戒备了。
有时候俞昭仪可以在他脸上、在他眼中看到很多复杂的情绪。
原本她以为是皇子建府之后,因责任必须改变,后来才发现,他的成熟是脱胎换骨的、一气呵成的,比年长一些的齐琢都要强得多。
当然,在有些方面,他还是没有变的。
比如齐珩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他总是会立刻想办法伸出援手,即便改变不了什么,至少苦口婆心地劝过、亲力亲为地争取过,一点都不嫌烦。
即便是对大皇子,能求情的时候,他也去求情了……在所有人都选择冷眼旁观、都在权衡利弊的时候。
但老七不知道的是,有人看起来可怜至极,实则包藏祸心。
当初琅亲王在紫宸殿外罚跪,其实是看准了时机,故意为之的。
他让俞昭仪拖着给外面发消息,就是要跪得久些,为自己后来病倒作个铺垫,也好让长辈心生怜悯和同情。
这样一来,他不仅不用去少海,而且户部的差事多半也能收回来,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齐璟这样对大皇子,齐琅却还是要取他性命……如果说老天对她不公平,对老七,又何曾公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