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直升机所,接连承担起三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但要在一时半会补上中国直升机技术的短板,还是不够的,毕竟从直九到直十一,它们的吨位都不大。
高层一看李思远给直升机所轻轻松松就搞了三款直升机的设计方案,于是便想着进一步搞更大的直升机了,这个更大的直升机,就从十吨级跨越到十五吨级了。
这个任务自然还是非直升机所莫属了,因为整个中国就这么一个直升机设计所呢。
十五吨级直升机,是一个很特别的定位,因为目前来说,无论是苏鹅研制的米171直升机也好,还是中国在七十年代购买的法制超黄蜂直升机,它们都是十三吨级的。
超黄蜂直升机是六十年代研制的一款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采用三台一千五百九十马力的涡轴发动机,可以搭载最多三十五人,或吊挂五吨重的外挂物。
军方发现超黄蜂直升机性能不错,便决定测绘仿制这款直升机,并且命名为直八直升机,但是在八十年代直八的研制道路并不顺利,毕竟那时候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够。
直到八十年代末,首批直八运输型直升机才交付海军航空兵。
但是直八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它的船型底面和浮筒设计,并不适合陆军航空兵使用,并且关键零部件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国产化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同时直八的故障率很高,这让海军很是头疼,所以到现在为止,直八也就生产了二十多架。
陆军航空兵在一九九一年引进了二十四架米171直升机,不过后来再次引进的计划被搁置了,因为李思远的出现,让中国直升机工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现在呢军方便决定自主设计研制一款中型直升机,性能比米171和直八更好,同时可以供海军和陆军,空军三军使用。
这次军方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在另一个位面,直八的发展的确不顺利,为陆军设计的直八A直升机可靠性差,寿命短,不能高原使用,这让直八陷入了困境。
直到二十一世纪,由于陆军航空兵迫切需要新型通用运输直升机,直八才再次启动研制。
特别是在零八年之后,直升机工业加大投入,才使得直八不断改进,最后研制出十五吨级的宽体直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了宽体直八,米171直升机就显得落后了。
不过现在嘛,军方准备一步就实现自主研制世界一流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目标,这个新型号,将会命名为直十二。
十五吨级的直十二,将会比十三吨级的直八要强得多,无论是货舱宽度还是高度,直十二会超过直八很多,运载能力自然是大幅度提升。
但是这么先进的中型直升机,即便是已经研制三款先进直升机的直升机所,目前也感到很困难的。
所以这一次直升机所副所长吴洪彬再次启程,前往中海,找李思远帮忙了。
直十二中型直升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需求都很大,未来至少需要两百架,直升机所当然想把它搞成功了,不然的话又要进口米171直升机了。
米171直升机,其实也非常不错,性价比很高,单价只有几百万美元,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除了能运载七吨重的物资外,还能挂武器变身为武装直升机。这是因为米171有两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单台功率达到一千五百五十千瓦。
米171直升机的动力,其实比十一吨的直十运输型还要差那一点呢。
吴洪彬见到李思远,正想说明来意,李思远却笑道:“吴所长,先不要说,让我猜一猜你此行的目的,我想一定是咱们国家要研制新型直升机,如果我猜得不错,一定是比直八更先进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对吗?”
这话更是让吴洪彬吓了一跳,这件事情,他相信李思远绝对不可能知道,因为现在直十二还没有立项呢,只是上面把这个意思传到了直升机所领导层。
李思远竟然能够未卜先知啊,吴洪彬心想,难不成李思远真是上天派来帮助中国航空工业的神?
不过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吴洪彬还是觉得这不太可能,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神呢。
有一些天才,确实令人难以理解,就比如说牛顿吧,这个天才在二十四岁时就建立了微积分等超前的知识,为现代力学,物理学打下了基础,谁知道他是怎么弄出来的呢?
吴洪彬惊叹道:“李主任,你真的料事如神啊,在你面前,我好像没有秘密了。的确,这次我就是来找你,请教一下十五吨级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设计方案呢!”
李思远笑道:“那行,咱们就抓紧时间吧,其实十五吨级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并不难设计,咱们一起来探讨吧!”
李思远再次在计算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