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是彩绘小丑所发的一篇影评——怎样才是真正的死去?
徐缭瞄了两眼,这一位还曾经评价过,是个想法很有趣的影评人,他用勺子铲了铲自己的海鲜菠萝盖饭,若有所思地舀起一勺塞进嘴里,认真浏览了起来。
彩绘小丑——怎样才是真正的死去?
影评开始之前我一定要说一句话,这部电影属于让我绝对不会再看第二遍的类型,可是为了这篇影评我又重复看了四五次,每次在电影院里都怀疑自己是个水母,哭到泪眼模糊。
我并不推荐大家到电影院里去看,不要去感受人生竟能这般痛苦无力的时刻,那感觉真的是太糟糕了,你绝对会哭得像个开了闸的水龙头,然后发现自己压根关不上。
这大概是这几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片子,节奏张弛有度,导演运镜可以说得上是出神入化,连同两位主角的扮演者,不说饰演老师的演员了,这位实打实的,我实在没资格说些什么,就连饰演哑女的这位小演员——听说还是素人出身,是直接就拍摄地点选的人,演技都足以吊打国内许多演员,不止是童星,还包括很多成名演员。
这部电影如果失去了这两位,我想会失色很多。
如果这部影评光让我吹徐缭徐老师的话,我能写出几百万的彩虹屁,可是一旦结合上剧情,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太残忍了,它的残忍正是因为它太真实了,看完的时候大脑完全放空,整个人仿佛被关进了冰柜里那么冷。
老师是个牺牲的人格,他放弃更好的未来,回到大山,却被恶行掩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憎恨愚昧的村民,恨不得给他跟哑女送上一切,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带着哑女离开,去更好的生活,去更幸福的日子。
……
最令我感觉到恐惧的一点,是老师曾产生过恨意,纵然如老师这样的圣人,仍对这样的不公产生恨意,他日渐沉默,不能安慰哑女,精疲力竭。徐缭作为演员的表演简直令人汗毛倒立,即便镜头没有变化,他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我都能感觉到他心里几乎要奔涌而出的野兽,眼神里的恨意跟疯狂简直清晰可见,中途我甚至以为他会黑化或者虐待哑女、跟哑女争吵。
然而什么都没有,人是平庸的,会被环境影响,老师也不能幸免,世道不会因为他心存善意而网开一面,这导致他真实的几乎有点丑陋。
他也会发火,也会怒吼,也会绝望,哑女因为丢失的纸笔走到荒无人烟的山中时,老师出去寻觅她,不是心疼,不是难过,是愤怒,他明明知道哑女为什么离开,知道哑女受了什么折磨,却没有办法再去安慰她,连克制住自己的怒气都那么难。
老师第一次显露出了他对哑女的厌倦。
这就使得后来他们不再交流顺理成章了起来,老师同样失去了他的“声音”。我们总是要求完美的受害者跟完美的帮助者,可是老师在电影里却不那么完美,我第一次观看时始终不明白徐老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设定来扮演老师,直到结局。
在冰水里回过头来微笑的老师,仍旧是当初那个青年,经历过那么多,他在恶意里挣扎良久,依旧没有被恶同化。
与将恶意肆无忌惮宣泄他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村民相比较,被这大山困住,被这愚昧跟恶念束缚的老师,最终选择了自我埋葬。
这丑陋的人性跟遗憾反而令他完美。
……
电影能讨论的东西有很多,儿童、女权、人的恶行,我却不想谈这些。
我想,这部电影最后带给我们的,仍然是善,这世间是如此真实而丑陋,然而终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着,无声无息地坚持着。
如果善意永存,他又怎能称为死去,那被河流埋葬下去的,分明就是村民的愚昧跟恶念。
而除了这类长影评,底下也有不少普通影迷在发表言论,毕竟是电影网站。
一生可鄙:不推荐任何人看这部电影,你在电影院里除了冷眼旁观,什么都做不到,最恐怖的是,你看完后会意识到,这件事曾经的的确确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悄无声息。
逐浪天:如果让我来形容,应该是国内至今为止最具有破坏力的一部电影了,他的压抑跟绝望,痛苦跟挣扎在悲凉的镜头下同时爆发出来,尤其是结局看到老师的笑脸,你不会觉得如释重负,只会让你胸口堵着的那口气瞬间涌上脑子,痛哭出声。
教室的钢琴家:没有救赎,没有救赎,没有救赎,地狱无非如此。
乘风破浪:如果你想看到所有美好跟快乐被毫不犹豫地撕成粉碎,可以看看,它除了让你意识到恶的本身以外,还会彻底切割开你的意识,让你四分五裂,痛不欲生。
亲爱的别走:看完整个人空荡荡的。
……
电影口碑相当“两极分化”,倒不是说好坏两种,而是一百条评论里少说有七十条评论不推荐看这部电影,理由几乎全是“你会在电影院哭到崩溃跟昏厥”,还有三十条在撒善意的谎言:“这是部特别特别温馨的好电影”,诱骗更多无辜的观影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