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出来,家人就只剩下师娘跟他不离不弃。
“那秀雯……”程灵慧忍不住打听。
山长叹道:“她在东宫本就不得宠,位分也不高,倒是没有受什么牵连。”
程灵慧刚要松一口气,却见山长眼圈一红,落下几滴老泪:“可怜元秀,和她母亲一样刚硬。家里出了事时,吞金……”说到妻子时,山长的语气里满是嗟叹,说道女儿却已经泣不成声。可见血浓于水,父女天性不会因外物而淡漠。
程灵慧安慰了山长一会儿,见他满面疲惫之色,知道他一路走来艰难。把老夫妇二人让到书房安歇。山长本来不肯,可他实在无力推脱,后来也就去了。
乡下人过日子,眼界也就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面的血雨腥风也好,笙歌燕舞也好,都和他们没关系。山长曾经在姑苏书院任教。沙溪县方圆百里大多数是他的学生。
听说他回来了,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这让一度落魄的山长好不感动。听说程家庄的孩子现在还是每天天不亮起来,跑二十多里路去姑苏书院上学。山长又是欣慰又是感触。
欣慰的是这里民风依旧,向学之心依旧。感触的是,这些孩子求学的坚信。于是,和程灵慧商量过后,山长决定重操旧业,在程家庄开办私塾。
这可是好事。孩子们终于不用再跑那么远去读书了。
程灵慧当初盖房子,给六爷要了一亩地。后来为了修桥,就只盖了两进院子。剩下好大一片空地呢。于是,这年秋收过后,她就着手盖学堂的事。
山长的文心雅慧是程灵慧这个半吊子书生不能比的。这所学堂盖得十分简洁雅致。程灵慧看着都流口水,恨不得搬进去住两天才好。
山长给这座私塾起了个名字——知初堂。学堂大门口一副楹联,左书‘德侔天地’,右书‘道贯古今’。都是山长亲笔题就。
程灵慧一看,死磨硬泡,非让山长也给自己家门前题幅对联不可。山长略一沉吟,挥笔而就。上联:柳映池塘鱼上树。下联:槐荫当道马踏枝。
程灵慧看了,不由拍手叫绝。这虽然是幅前人的对联,可是放在程灵慧门口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程灵慧家门前就是南水坑,水坑边不但长着棵老槐树,还有一两棵柳树。
那可不就是‘柳映池塘鱼上树,槐荫当道马踏枝’吗。
程灵慧郑而重之找人把这副对联镌刻到大门两边。立刻就引来好多村人观看。
转眼春暖花开,又是一年。这已经是常继文做扬州知府的第三个年头。程灵慧自从那次从江浙回来就再没有出过远门。她不主动给常继文写信,常继文也不给她写信。夫妻俩竟是音讯中断了三年了。
因为常继文不在,过年的时候,程灵慧只是回转水城走走,给常二爷两口子拜年,然后到桥上给常大爷拜个年就回程家庄了。倒是常之洲渐渐大了,会在转水城多住几天。
常二爷的买卖黄了。居家搬了回来。
第167章 、少年夫妻
程灵慧这才知道,新二奶奶的娘家原是山长林伯年家累世的奴才。后来得了主子恩典,居家放了良籍。新二奶奶的父兄也争气,相继考中了功名,渐渐也就兴盛起来。但他们本是奴才出身,光学了世家待人接物的皮毛,并没有世家的底蕴。
新二奶奶攀上常二爷,也是看上他财力雄厚。常二爷这些年在外面做生意,很是挣了钱的,可架不住往岳家填塞。
新二奶奶的娘家受了林家倒台的牵连,就差抄家灭族了。还是常二爷费尽心机才保住了他们家一线血脉。
但他的买卖也因此被查封。他家里人口又多,没了买卖支撑,在省城也呆不下去,就卖了宅子回老家了。可除了临来时发卖的那些下人小妾,剩下的人回来还是住不下。
新二奶奶就把主意打到了隔壁常继文的宅子上。常继文常年在外做官,程灵慧住在程家庄。他们家几乎整年就俩看门的下人在。
都是自家兄弟,人家说是借住两天,程灵慧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当时说好了,只借跨院和前院。二院儿和后院儿不借。因为二院儿是主院还有库房,常继文的家底都在这里呢。而且,逢年过节,程灵慧也要回来住的。常之洲偶尔也会回来住两天。
后院儿是留给关雎的闺房。小姑娘的地方怎么能外借?
常二爷也没想多借。安排了两个已经成亲的庶子分别住在两个跨院中。前院儿一开始没占。可后来家里几个姨娘闹得凶,他不得不把两个生了庶子的姨娘的安排过来。
好在常之洲虽然偶尔回来,但他还不满十五岁,不算成年。一时也两下里相安无事。
如今的常二爷一家子,也只是靠开州粮行里的股份过生活。粮行本来就不是暴利的行当。像那年大旱时的情况,一辈子也不见得能遇上一回。由此可知,常二爷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
相比较那边一天天鸡飞狗跳,梅姨娘母子俩现在的境况反而是清静的了。
新二奶奶的娘家倒了台,梅姨娘连做梦自欺欺人都不能够了。她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