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而已。娶的媳妇也不显,娘家爹是某省知府现在也致仕了,大哥还在四品地方官上混着。
平安伯府原配三夫人是病逝的,当时嫡长子十岁,嫡长女八岁。三夫人去后,按制三老爷要守一年,一年后三老爷也不意,平安伯老夫人平日对三老爷关注就少,猛然发觉三儿媳都走了三年了,儿子还单着。老夫人只是对三子关注少,又不是厌恶三子,当然不忍三子身边没个人照顾冷暖,就张罗着给儿子续弦。
过年时平安伯老夫人进宫给太后请安,见着了唐大小姐。老夫人见唐大小姐温婉稳重有些欢喜。再打听家世,差了些,不过靠谱,再说续娶的比原配的家世差些也正常,好的也不会嫁啊。家世过得去,年纪合适,又在太后身边渡过金,这儿媳妇合适!
老夫人就求到太后跟前了。太后真心喜欢唐大小姐,没立马答应,找了皇后来说话。皇后把平安伯府,平安伯府三老爷,平安伯府前头三夫人的事打听清楚了,一一回给太后。
太后又一一跟唐大小姐说了。
太后问:“你是个什么想法?要我老太婆说,你还年轻不能一辈子耗在宫里。我本想等你年纪到了就让你回家的。平安伯这门亲事看着还行。他家三子,以前见过斯斯文文的,你真心待他,他不会亏了你。若他真的对你不好,你告诉我,老太婆给你做主!”
太后想了想又说:“以你的年纪,回去后要不给人当后娘要么终身不嫁,不嫁就要娘家兄嫂脸色过日子,两头都不好选。唉,是老太婆耽误你了呀!”都是宫里的规矩害人!
唐大小姐忙说:“太后您不好这么说,能伺候您是奴婢的福气,跟在您身边,奴婢学了不少,这些够奴婢终身受用了!奴婢知道您疼爱奴婢,给奴婢的都是精挑细选的自是好的,太后您做主就是!”
太后说的对,回去后要么给人当后娘,要么就看弟弟和弟媳的脸色过日子。祖哥儿看着是好的,每年都会给她送东西送银子,就是娶了媳妇后也没断过。可是回去后,不是太后身边的大宫女身份变了,还会一样吗?
所以唐大小姐还是想嫁人。若是遇人不淑,那就想法子生个孩子,不管男女,就守着孩子过日子,以后也有个想头。有太后的面子在,加上跟着太后学得本事,日子总过得下去!
反正都嫁人,何不嫁个好些的人家!
唐大小姐不想一直待在宫里,她怕。太后宫里算清静了,可是还是有事发生。当年和自己一起在太后宫里当值的宫女太监好些都不在了!自己小心翼翼的才活到了现在。太后年纪大了,等太后一去,自己不晓会被分到什么宫里,只怕日子艰难!唐大小姐没有野心,只想平平安安的!
平安伯府再差,能差得过皇宫吗?
太后就下懿旨了,顺便给唐大小姐一个六品女官。
不说平安伯府接了懿旨是什么情形,唐家是诚惶诚恐。
老太太想等大孙女回来,就在附近找户人家或者在京城找个普通人家,和二孙女作伴也行。可冷不丁的给指到平安伯府了。两家差得太远了,若是受了欺负,唐家连门都进不了,还怎么给孙女撑腰!
太太倒是高兴,她抱着宗哥儿说:“我的宗哥儿要有个伯府的姐夫了,以后宗哥儿就有靠山了。”
宗哥儿六岁了,他听老太太叹气,不喜欢这门亲事。
“可是我听说,伯府比我们家大很多,大姐姐要受欺负。”
太太一愣,说:“谁敢欺负你大姐姐,那是太后下旨赐的婚,欺负你大姐姐就是打太后的脸。”
宗哥儿装作赞同的样子:“哦,明白了。”
人家那么大宅子,欺负个小媳妇还闹得满城皆知啊?
不管唐家何种心思,太后都下了懿旨了,这门亲事只能成不能黄了。
平安伯府倒积极,没过几天就请了媒人上门。太后只管下旨,具体流程还得两家走!也是因为太后下的旨,两家又隔得远,世子夫人和媒人一起上门,简化的程序,直接订了婚期在今年的腊月十八,正是娶了媳妇好过年!
平安伯府的人走了后,唐家也商量开了。四小姐订了亲,两家没商定日子,只是大概说在今年冬天。现在小姐的婚事也订在冬天,只怕四小姐的就要挪一挪了,不然哪里忙得开。
大小姐的嫁妆也得准备了。邱二少奶奶的信中说,太后给备了一份,多为金银细软,唐家备的时候,这些少备些。
继祖就想,要不给大姐在京城买个庄子院子铺子?不知怎的,继祖就想起以前看到微博里写的,远嫁的姑娘跟老公婆婆吵架了,没地方去只能忍气吞声地待在婆家,长久下去,锐气都给磨平了,在婆家越来越地位了。那还是现代呢!不行,得给大姐准备个地儿,受欺负了也有地方去!
反正唐家都觉得大小姐进了平安伯府注定要受欺负!
唐家也没商量个所以然,主要是没见着大小姐,不晓得正主是个什么意思。就让继祖本就要到京城参加会试,就早点走,到了京城,一边准备会试,一边买铺子。那不是一天两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