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奇怪,既然林教授不认识他,是谁把他调过来的?
半响,林教授点点头,冷硬的说:“来了?好,把交会对接的轨道,导体同构资料整理给我。”
“是。”卫书洵早就习惯了教授们工作时不苟言笑的态度,接到命令立即开始工作。
这些本来就是他负责的工作,所有资料早就整理好录入数据库,不用林教授吩咐,卫书洵已经自发整理好与航天器相关的部分。
即对接碰撞杆的预设冲击力,对接滞空时间等,一直都是由卫书洵整理好发给航天器部调整,以免在太空中出现对接冲撞或滞空时间不足导致太空舱脱离的问题。因此卫书洵可谓驾轻就熟,很快将资料整理好。
林教授只扫过一眼就确定卫书洵的资料无误,就些数据早就在他脑中。不过这些也在资料库中,不能完全算卫书洵的个人能力,只能说他整理得还算详细。
“交会打算用什么测试距离?”
“咦?微波交会雷达。”这是基本常识,卫书洵不明白林教授提问的意思。
“频率怎么测算?以什么轨道为依据?”
“以 Ku频段和毫米波频段为主,LSC频段辅助,加载光学成像……”
卫书洵毫不停顿的回答,之后又被问了一些对接机构的设计原理,锁定系统的问题,卫书洵一一回答完毕,脸色微沉。
他现在明白了,林教授是来审查他的。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他是关程教授带进来的,他这样的小人物哪值得关注什么,林教授一定是想从他这找到突破口为难关程教授。
某方面很阴谋论,也可能很单纯的卫书洵这么想。
而林教授这边,对卫书洵是满意的。他的工作不是为难卫书洵,只是调查他是否符合助理的身份,通过当面考核,他发现卫书洵的助理工作做很很好。这就够了,至于他在外面有什么身份,不影响工作林教授就不在意。
“好了,你回去吧!”
“教授,不是要把我调到航天器部吗?”卫书洵阴森森的问。
林教授失笑:“你能帮上什么忙?走吧走吧!”
卫书洵眯起眼:“其实我之前一直疑惑呢,为什么航天器要用一正二幅的系统,明知道会产生偏差,之后再控制质心进行平动运动不是很难运算吗?明明可以进行转动运动嘛!”
学习机的资料库中有未来至末世前所有的载人航空技术资料,可惜末世来临后,地球资源匮乏,人类也就失去了探索宇宙的能力。载人航空技术在学习机的资料库中,是被归类到“历史资料”中的,未来科技注重的是大型毁灭武器和空城的核心技术。这是差点被销毁的学习机不可能得到的资料,也是卫书洵不得不努力的原因。
这时代的航天器是采用一个主航天器,两个副航天器,再控制质心进行平动运动保证航行的平衡。但后来研究出了转动运动,使航天器运行速度加倍也更稳定。
卫书洵是研究过这项技术的,因为资料上说关程教授后来转去研究航天器并取得不菲成果,卫书洵总得跟上他。
“你说什么转动运动?”林教授惊讶的问。
卫书洵看了看表,转身:“抱歉,我要回去工作了。”
叫你针对关教授,才不帮你呢!
第142章 宇航员实验
卫书洵留下一句话就离开,却把林教授给弄得坐立不宁。航天器的平动运动技术已经有将近十年,技术成熟稳定,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快要跟不上新的技术发展。
经过这十年的研究,不管是着陆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等,各个航空项目都有了新的技术发展,听说航空中心前一段刚刚改进了抗幅射高分辨器,紧跟着关程又仅花了三个月就完成了气动弹性对域的修正,使太空航更轻便稳定。唯有航天器的研究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还在延用老技术,怎么让林教授不着急。
突然听到卫书洵提出的转动运动,林教授思路霍然开朗,当即拿起草稿进行演算。
“老林,我来拿一下今天的测试记录。”一名头发花白的教授走进来,对正忙着运算的林教授说道,看他在草稿上写写划划,好奇的走上前:“老林,你在干什么?”
林教授头也不抬,问他:“你觉得把航天器的运行方式改成平动运动有没有可能?”
“很难。”那名教授回答:“无法解决密集型波分复的问题。”
“密集型波分复该如何解决?”
两人几乎同时说出一样的话。
林教授突然瞪向那名老教授:“行啊,老金,原来你研究过航天器的转动运动啊,为什么不找我一起!”
“不是没进展吗,找你也是浪费时间。”
航空中心的研究员们不是笨蛋,关于航天器的转动运动早就有人研究过,但航天器在启动时,因为过强的力量与速度,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电磁波,被称为密集型波,航天器之所以采用一正二副的形态,就是为了可以顺利释放密集型波,不让它们对飞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