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修改(第二卷辽海见闻)】
作者:hui329
29/2/21
字数:92858
第八十七章无钱步难行
「钱字孔方,相亲如兄,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
论何事,非钱不行。」
此文出自西晋鲁褒的,若是此时鲁褒当面,丁寿定会和其把酒
言欢,大呼知己,原因无他,二爷没钱了。
按说这货有当初富贵赌坊的银子打底,后来又起了崔百里那个倒霉蛋的藏
银,几万两的银子打底,在一斤牛肉才四五文钱的正德朝,已足够他胡吃海喝
几辈子了,奈何这位爷遇人不淑,在运河上收了个急于自主创业的好奴才。
「小人这些年出吴会、尽松江、走淮扬、抵幽蓟,虽碍于本钱没把生意做
大,可这眼界却开阔不少,苏州一带织户密集,可经营棉布,若将苏浙的棉布
、丝绸,徽州的茶叶、竹木运销于四面八方,再把长江中上游的木材、粮食运
至长江下游贩卖,还可利用运河航道,将北方的棉花、大豆运至江南,再把江
南的特产运往北方,扬州处天下之中,则可经营盐业;小人家乡徽州贫穷,则
可经营典当。再有老爷您官面照看,不出数年则您老足不出户,财源滚滚……
」
程澧循循善诱,像极了后世拉风投的创业者。
于是,在自家奴才为自己绘制的未来美好蓝图的憧憬下,丁寿将自己几乎
全部家当交给了程澧经营,着急给梅金书找个太医院的差事也是因为二爷不想
养闲人了,可惜,钱到用时终恨少,随着谭淑贞二女跟了他,东厂给他那个小
院已经不够用了。
按说明朝北京城的房价还没到后世帝都的水平,正阳门外一间小院不过二
十余两,可要让丁寿住城外,每天大清早的往内城赶,对于贪睡爱享受的丁二
爷来说打死也不干,可内城寸土寸金,想要置办个像样的宅子起码几千两,对
于手头正紧的丁寿来说压力有点大。
幸好正到了过年的时候,户部该发放这一年的俸禄,丁寿兴冲冲的去领工
资,才晓得现实与梦想差别有点大……
「这是什么意思?」丁寿指着他眼前的一袋子胡椒,不解问道。
「丁大人,这是您的俸禄啊。」发放俸禄的是户部一个大使,未入流的小
吏,对丁寿很是客气。
「您是正四品的官职,每月俸禄二十四石,按一两银折米四石,全年应是
七十二两,按户部每斤胡椒折俸百贯,这斤胡椒您还是占了便宜的。」
啪,丁寿将占了便宜的胡椒扔了回去,看着他的一张黑脸,那大使笑道:
「若大人不喜胡椒,下官可用苏木替代,按折俸例,您可换二斤苏木……」
「要钱。」丁寿咬着牙吐出两个字。
「这个……」大使脸上满是难色,「好吧,就给丁大人您破个例,今后下
官靠您多照应了。」
才满意的点头,丁寿就看到了大使送过来的一沓子宝钞,脸顿时黑了,「
这是什么?」
「大明宝钞啊。」大使一脸无辜的说道。
我要大明宝钞擦屁股么,一把攥住眼前户部大使的衣领,丁寿眼中都要喷
出火来,一两银子折米四石,这是江南苏常之地才有的米价,按这个价格折俸
也就算了,竟然给老子宝钞,看老子像冤大头么。
要说大明朝还真是超前发展,发行纸币时间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由洪
武八年开始使用的大明通行宝钞是除铜钱外官方唯一认可的交易货币,那时候
官方公信力使得百姓倒还认可,最大面值为一贯,一贯宝钞合银一两,咱也别
说朱八八赏给朱小四那一百万贯宝钞,那么大面额的宝钞朱棣也没地儿换银子
去。
朱重八或许不懂经济学,但明初期将宝钞与纳税捆绑的政策无形中起到了
中央调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是有一点,大明朝缺银缺铜
,发行纸币没有准备金也就罢了,以后的日子里钱不够,纸来凑,发行数量远
远大于回收,百多年下来大明宝钞早成了废纸。
倒也不能说大明宝钞百无一用,民间还有用它给官府交税的,户部也用这
东西来支付宗室百官的俸禄,史书上常有记载某某宗室年俸折钞多少,基本意
思那部分就是没了,反正一个坑一个,你要拿这玩意买东西,要么脑子有病要
么故意去砸场子的。
面对丁二暴怒,那大使不慌不忙道:「丁大人,卑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