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锦麒觉得自己写了个投资数字模型就能拳打比尔·盖茨,脚踢沃尔·巴菲特的话,那么他肯定不在晋江的故事里,应该在隔壁家的男频才对。
就在林锦麒感叹自己不是龙傲天的时候,一个出任面试助理的志愿者提醒林锦麒该进去面试了。面试的时候虽然也有英语翻译,不过林锦麒估计那些需要翻译的面试者应该直接就被这些面试官给刷掉了。倒不是这些人在歧视中文,而是你在英语环境里做研究,你连英语听写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你进去做什么呢?
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其实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语言学家,掌握三、四门外语对他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毕竟大家在论文的时候,会尽量试图用撰写者的母语去理解,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论文内部的含义。林锦麒的英语能力用大学英语能力测试的话,专业六级是绰绰有余,估计专业八级也是可以试一试的。而且由于学霸系统的存在,林锦麒对于数学及物理学的英语名词敏感度绝对高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林锦麒在面试的时候没有选择翻译,而是直接和面试官对谈。
到了面试这个阶段,面试官们对面试者的专业能力已经没有任何好质疑的了,他们现在感兴趣的是面试者这个人。林锦麒的履历无疑是属于一个数学天才的履历,但是这天才毕竟不是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出来的嫡系,那么这个“天才”的实际能力,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还是有些疑惑的。面试官一直在试图了解林锦麒到底为什么对数学感兴趣,以及他对数学的兴趣在哪些方面。
林锦麒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来源归结为自己的天赋,由于自己从小数学成绩就出色,因此得到了老师们的喜爱和特殊培养。这个原因其实去调查也是说得过去的,林锦麒的小学和初中数学成绩就是非常好看的,特别是林锦麒小学和初中都参加过“华罗庚金杯”和“希望杯”数学竞赛,因此大家很容易理解成林锦麒因为数学成为优等生,而因为想持续获得优等生待遇而努力学习数学进而真正地喜欢上了数学。
而林锦麒也谈了自己对于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林锦麒将数学视为自己解决物理、计算机等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要解决更难的物理和计算机问题,那么就要掌握更好的数学知识。对于林锦麒这种偏应用化的数学学习目的,面试官们都持中立态度。因为任何基础学科发展到最后都会分化成为理论派和应用派两条道路,这两条道路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理论派为应用派指引着方向,应用派为理论派实践着对错,就仿佛太极阴阳那般相互依存。至于林锦麒未来转物理或计算机的想法,这些面试官更无所谓了。数学家去控制物理和计算机,听上去也是我们数学家厉害不是么?
和面试官东拉西扯了快半个小时之后,面试官终于微笑着请林锦麒回去等待消息。林锦麒自然也是有礼貌地告别,然后离开了面试地点。毕竟最近是公共课的期末考试时间,林锦麒还是需要抓紧时间复习的。倒不是林锦麒多在乎那些奖学金,而是林锦麒对自己的成绩排名有一种执念,哪怕学霸系统已经不会因此奖励林锦麒任何道具了。
有人说,忘记一场恋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再谈一场恋爱;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忘记一场考试的最佳方案就是投身下一场考试。当林锦麒沉浸在公共课的期末考试时,一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邮件正静悄悄地躺在他的邮箱里。如果不是林锦麒在考完公共科目时记得查看邮箱的话,估计这封邮件会被遗忘一段时间。毕竟林锦麒一般只查看自己的工作邮箱,私人邮箱则一般是一周才查看一次。现在邮箱可没有手机推送功能,所以如果不记得及时查看,那就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普林斯顿大学方面的邮件内容很简单,首先是恭喜林锦麒通过了联合培训计划,然后就是新学期报道时间和一些注意事项。普林斯顿大学特别提醒,由于他们最初的招生计划是针对硕士以上学历的,但是对于林锦麒这个本科都未毕业的人来说,他们额外提供半年的相当于是研究生预科的培训计划,以便林锦麒能够适应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林锦麒本来应该是明年九月前往美国,结果一月就必须去报道了。
因为林锦麒的本科课程尚未完成,所以清华和普林斯顿就林锦麒的本科课程达成了学分临时性互相承认的协议。林锦麒需要在普林斯顿大学修完普林斯顿大学所需要的本科学分的剩下部分,而这些学分也可以折算回清华,等日后林锦麒返回清华之后只要修完剩下的学分即可。
关于学分互相承认的部分看得林锦麒是头晕目眩,于是林锦麒干脆跑到学生处那边去咨询了。结果让林锦麒有些郁闷的是,院学生处居然对此事一无所知,于是林锦麒被建议到校学生处咨询。好在校学生处那边倒是给力,很快就帮林锦麒分析完了一切。
就在最后,林锦麒还收获了学生处不少人的祝福。毕竟一个本科生能考上这样的联合培训计划,未来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林锦麒的母校,那么未来肯定会为这样一个学生而骄傲。所以,大家也自然乐得送上祝福。
因为前往美国报名的时间非常紧张,林锦麒只能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