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方面“不恭敬”的态度,以及忠右卫门即使到京,也不升殿参拜的行为,令孝明天皇颇为恼怒。
这个时候,忠右卫门又继续撩拨尊王派。派德川庆保向孝明天皇传信,幕府正式决定攘夷,但是此攘夷,非彼攘夷。
那些鼠目寸光的尊攘分子,所倡导的攘夷,是所谓的“即今攘夷”。但是那样就要打仗,就要死人,每一个日本人都是神国的子民,为君上者,须得仁而爱民。难不成你也希望他们被炮炸死,被枪打死?变成一滩烂肉?
而幕府不同,幕府现在准备“破约攘夷”。何谓“破约攘夷”?那便是通过外交谈判的形势,让英米鬼畜,废除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而放弃在日本所擭取的各种侵略利益。恢复日本自身的主权,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到时候我同样可以关闭国门,不让英米鬼畜进入日本。或者只允许他们在长崎的出岛上面,进行贸易和交往。
是不是很棒?
如此言论,听到松平庆永和毛利敬亲的耳中,会是什么意思呢?那显然是忠右卫门看到京都的尊王军势力日渐加强,而自己手上只有伏见的五千人,第三仙台师还没有赶到。以这种谣言,来争取时间,保证第三仙台师能够赶到啊。
偏偏孝明天皇始终不愿意下达“王政复古大号令”,也不愿意在实质上宣布德川幕府为“朝敌”。这就导致了尊王军一时间陷入了某种被动之中,如果就此攻击伏见町,那就是事实上的以下犯上,是造反。
他们可都是德川幕府的封臣,誓书文字都保存的好好地,每年年初给忠右卫门献上太刀,行礼问安的事情人尽皆知。
怎么办?
松平庆永不愿意出这个头,起兵攻打伏见町。可是之前他又说了漂亮话,是他以德川家臣的身份,召集诸侯,响应孝明天皇的御旨,上洛召开全国诸侯大会的。一时之间,还真有点进退两难的意思。
可坐看着忠右卫门拖延时间,召集第三仙台师过来,那也绝对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仙台师八千人一到,他们对幕府军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于是他就跑去扇动毛利敬亲,希望毛利敬亲去开第一枪。
毛利敬亲是傻子吗?那当然不是啊!
他为什么答应拥松平庆永为全国诸侯大会的总召集人?还不是想着天塌下来让松平庆永在前面顶着,要杀第一个也是杀松平庆永。
而且按照正常的认知,外人反对你令你感到生气,还是家里亲戚反对你,起来弄你,令你感到生气?
这年头混出来的人,没有彻底的蠢人。毛利敬亲很清楚,只要这事是松平庆永挑的头,将来事情要是没有成,幕府肯定先杀松平庆永出气。谁叫松平庆永乃是松平氏诸亲藩第一的越前松平氏呢。
两边推诿,可是又都知道再拖延下去可能会出事,于是便一道去催孝明天皇。
在这短短的二三日内,福冈藩和萨摩藩的军队,也先后抵达了京都,尤其是萨摩藩,购买了不少法国人的大炮,火力强劲。而且看五代友厚的样子,康慨而有生气,且是“脱藩”而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兵力日渐雄厚,鼓舞了尊王派,也鼓舞了孝明天皇。
天天被人催促,他其实也有所动摇。毕竟他本身也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而且幕府连**迫他,让他赶紧让国,他心中确实非常的着急生气。眼瞅着已经有拥兵十几万的诸侯,前来勤王,他到底还是松了口。
下达了一道务必请忠右卫门上洛面圣的御旨!
至于采用什么办法,让忠右卫门上洛,他没有说,别人也没有问。他没有说是不是故意的不知道,别人没有问题,那肯定是故意的。
得到御旨的尊王派众人,一时间大为兴奋。之前孝明天皇下旨让忠右卫门上洛,说得很含蓄,很婉转,而且也是有理由的,是来相商攘夷以及禁止切支丹教传播的。
这一次的御旨,啥旁的也没有,就一句话,你小子赶紧到禁中来见我!
御旨被人飞马送到伏见町,要求忠右卫门即刻起身,上洛面君。
“诸位以为如何啊?”忠右卫门笑了笑,把所谓的御旨,遍视座下的诸位大臣。
“臣只知有上様,不知其他!”其他人还没有说什么呢,江川英敏突然起身,大踏步向前,走到忠右卫门的面前,高声说道。
好家伙,左右一瞧,你小子倒是挺会挑时间啊。
“太郎左卫门累代忠困于王事,余皆知晓。”忠右卫门听了自然受用。
当年忠右卫门同江川英龙相交莫逆,结为知己。只可惜他被美军的狙击手击中,战死于富津,如今已经升天做了江川大明神。眼前的江川英敏,作为他的儿子,一路被忠右卫门提拔到老中·海军奉行的名位上,不支持忠右卫门支持谁?
“恐怕彼等,以兵威来挟。”岛津忠教瞧了瞧御旨,倒也不是非常着急,毕竟他已经布置了暗子了嘛。
在他想来,就算真的要打仗了,忠右卫门这边五千人正面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