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56章 朱温喊冤

+A -A

经过没有这么简单,大家都不是傻子。

    事后李克用的反应也正常,我辛辛苦苦从太原不远千里来救你们,你朱温居然阴我?这口气谁都咽不下,必须要找回来,毕竟当时城外的五万河东将士有踏平当时汴州的实力。

    《资治通鉴》:“比明,克用至,欲勒兵攻全忠。”

    但李克用的妻子刘氏却看得比较长远,她及时制止了李克用。

    大唐依法治国,万事不过一个理字,朱温是把咱们阴了,但如果咱们再把他打一顿,到时候就是真的有理也说不清了,我们告状去,让皇帝制裁他。

    《资治通鉴》:“刘氏曰,公比为国讨贼,救东诸侯之急,今汴人不道,乃谋害公,自当诉之朝廷。若擅举兵相攻,则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有辞矣。”’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氏的建议是中肯的,朱温敢在城内阴人,保不准在城外也有后手,万一附近还有伏兵,自己攻城不成还要被两面三刀夹击,人生地不熟,很容易折在这里。

    李克用最终忍住了这口气,准备回去整理材料走法律程序。

    虽然不动手,但这口气一定要出。

    李克用派人给城里的朱温送了封信,你这家伙太阴险。

    呸,不要脸,你等着,咱们走着瞧。

    朱温的回信更快,而且李克用读完这封信后立马就不澹定了。

    资治通鉴全忠复书曰:“前夕之变,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与杨彦洪为谋,彦洪既伏其辜,惟公谅察。”

    《旧五代史》汴帅报曰:“窃发之夜,非仆本心,是朝廷遣天使与牙将杨彦洪同谋也。”

    朱温这几句话在《资治通鉴》和《五代史》均有记载,薛居正和司马光虽然没有采纳,但都如实记录了。

    朱温的意思很明确,我跟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阴你?

    老哥也是没有办法,上面说要办你,我有甚么法子,你能活着跑出去就知足吧,老哥到底下没下死手,你自己掂量掂量,相信你懂的,杨彦洪我已经替你作掉了,就消消气罢。

    那么李克用到底信不信朱温的话?

    杨彦洪已经死了,杀人灭口也好,真是替李克用报仇也罢,死无对证,面对这样扑朔迷离的局面,李克用将信将疑,得到这个消息后,什么话也没说,立马就率军就跑路了。

    《旧五代史》:“武皇自武牢关西趋蒲陕而旋。”

    事有起因,杀人有动机,朱温做这件事并没有可以服人的动机,作为一个才起步的小节度使,周围都是强藩,他能活下去都不错了,招惹李克用干什么?

    按常理他更应该交好河东,为自己找一个强力盟友,但他却干了这件损人害己的事,朱温是个能力很强的人,除非脑子进水了,否则干不出这种低级弱智还招人忌恨的丑事。

    红朝太祖曾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那么上源驿事件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是朱温还是他背后的僖宗?让我们再看看朝廷当时的反应。

    朝廷的态度很暧昧,李克用回到太原后,立即派人向长安控诉自己所受的不公和委屈,要求僖宗给自己主持公道,严惩杀人未遂的凶手朱温,但僖宗的态度却相当暧昧。

    《旧五代史》:“及表至,遣内臣宣谕,寻加守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

    这回李克用应该不单是控诉了朱温的暴行,肯定也还提了句,朱温可是说了,说是上头让他干的,僖宗的做法很心虚,前脚派人前去安抚,没有的事儿,别听他胡说,后脚又破例对其加官进爵,

    如果证据还不够充足,那就再看看朝廷对另一方当事人的处置,朱温丝毫丝毫受到处分,反而也加官进爵了,这应该就是事先说好的酬劳。

    《旧五代史.太祖纪一》:“九月己未,僖宗就加帝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分析到这里,真相快了。

    上源驿事变,谁能得利最大,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如果是朱温干的,好处基本为零,李克用是来帮河南藩镇抗击黄巢的,如果朱温真因为意气之争就做要设计杀人,从道义上讲很理亏,今后他还怎么在河南这个圈子里混?

    其次,当时他刚到汴州,还没扎稳脚就得罪强势的李克用,自己找抽?

    不合理,除非朱温脑子有病。

    再回想一下僖宗的态度,李克用接连八次上表讨伐朱温,僖宗一概不许。

    至此,朱温的嫌疑可以排除了。

    那么再看朝廷,如果李克用死了,最好河东高层集体完犊子,那对朝廷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其僖宗君臣一直想要的结果,因为河东对大唐来说生死攸关,太重要了。

    《资治通鉴》:“帝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

    当初僖宗拼着放任黄巢南下也要先剿灭沙陀,可见河东在他心中的地位,在僖宗看来,没你李克用当初攻杀段文楚的事,


【1】【2】【3】【4】【5】【6】【7】【8】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