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候两军的第二次交手,与洛萨指挥盟军攻打卡塔尔城的战役,是由很多关联之处的。
1026年9月12日
是洛萨率领盟军主力部队,抵达卡塔尔城下的日子。
同时,也是霍勒姆子爵率领公国军,二次向索恩堡进发,邀战侯爵军的时间。
而在洛萨这边晃晃悠悠,不急不缓地削弱卡塔尔守军战斗力的这段时间里。
再次交手的公候两军,也一反上一次作战的紧张激烈。而是很有默契地不温不火,谁也没有着急动真格。
一直到盟军攻破卡塔尔城的消息传开。
公国军统帅霍勒姆子爵这才随之加强了攻势,并最终于二十八日夺回了被侯爵军占领的索恩堡,取得了第二次战役的胜利。
这也就是洛萨能够有一段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安心攻打卡塔尔城的原因。
虽然不是故意设置的情节,但也是彼此互相算计的结果。
换做洛萨,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否则也不会选择在身旁还有立场不明的第三者存在的情况下,同死敌不顾一切厮杀。
盟军两万余人,卡塔尔守军两万余人。
合在一起,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都不会输给公候任何一方。
洛萨倒是不担心公候两方暗地里媾和。
但公国军统帅霍勒姆子爵,侯爵军统帅沃奇子爵。
总得担心由黑马洛萨率领的南部贵族盟军。
会不会和二五仔哉蒙,搅和到一起去的情况出现不是。
因此,在卡塔尔战役没有得出确定结果之前,两军的第二次交手,是注定不能先行大动肝火的。
而公国军能够在洛萨这边战役结束后,紧接着就在侯爵军身上取得一场大胜。
也与盟军的胜利,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既是因为盟军收复卡塔尔城的结果,严重打击了索恩堡区域侯爵军的士气。
同时,卡塔尔战役的结束,还让另外一个蛰伏平静了许久的地方,重新活动起来。
鲁切斐乐堡。
相互牵制的四千公国军,和腾沛托子爵掌控的三千私兵(包括部分前伯爵军士兵)。
索恩堡虽然是军事重塞,但毕竟占地面积太小,根本无法长期容纳全部五万人的侯爵军作战。
公候两军的战场,主要还是在索恩堡周边的野外,或者依托城堡建立的简易营寨展开的。
当霍勒姆子爵统帅公国军主力,在东侧向侯爵军主动发起猛烈攻击的时候。
自西方而来的鲁切斐乐部队,趁机偷袭了只剩四千守军的索恩堡。
虽然没能顺势攻破城堡,但却截断了索恩堡与城外侯爵军之间的联系。
一边是公国军的猛烈进攻,一边是暂时被围困的战略中心点。
在数轮反扑,始终未能撕开鲁切斐乐部队包围圈,打通与索恩堡连接通道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锐气一步步降低的侯爵军,被东西夹击的公国军彻底歼灭。
指挥作战的沃奇子爵,不得不下令留下一部分士兵断后。
带着仅剩不足三万人的主力部队,撤向最开始出兵的耶尔弗撒堡,重新组织防线。
而击败了阻拦自己的侯爵军弃卒后,霍勒姆子爵这次没有再错失良机。
在他的命令下,刚刚取得一场胜利的公国军放着菜鸡互啄的索恩堡不管,主力尽出,朝后撤的侯爵军继续追击。
即便追击途中,被侯爵军小部队设下陷阱打了几次反击,铁了心的霍勒姆依然不为所动,牢牢地咬住了对手的尾巴。
一直到二十七日晚间,因天色变暗、士兵过度疲惫、敌军距离耶尔弗撒只剩十几公里等等原因。
霍勒姆这才下令停止追击。
休整一晚后,于次日挥军返回,同鲁切斐乐部队合兵一处,轻而易举拿下了守军士气血崩的索恩堡。
这一通操作下来,给侯爵军造成的影响,就是不仅丢掉了前期取得的一切战果。
还损兵折将,撤回耶尔弗撒堡的部队,只剩下两万出头的兵力。
当然,其中大部分的损失,还是在撤退途中,离散士兵逃离军队导致的。
只要后续加紧收拢,还是能够收回四五千士兵的。
但这对大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就名为战争的游戏,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让人感叹造化弄人的结局。
经此一役,公国的局势,再次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此战之前,经历一场小败,反而更加威势赫赫卡尔喀斯特侯爵一方。
在这一次的战败后,立刻就有了日暮西山的景象。
而战前处于不利局面,似乎气运将尽的埃辛岛大公方面,则在此战结束后,如同王者归来一般,惊落了一地的眼球。
这一切变化的诱因,还得归结到洛萨在卡塔尔城,所取得的胜利上去。
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