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画雕像

+A -A

长袍,肩膀两侧有云肩,下领处用红线绣了祥云,领口扎着两条红色长巾,两臂露出白色丝绸长衣,用护臂扎紧,头顶长冠,腰上悬着双股剑。

    关羽则穿着绿色长袍,云肩也是绿色,脚上蹬着黑色绛丝履,长须飘飘,青龙偃月刀竖握着站在刘备的左后方,仅次于一个身位。

    张飞则是穿着一件黑色丝绸长袍,披了件澹黄色坎肩,络腮胡如针般耀眼,手中丈八蛇矛倒握,站在刘备右后方。

    

    在张飞右手边就是陈暮,一身蓝青色儒服,腰间挂着学子剑,下颌山羊须,手中拿着羽扇。

    四个人站直而立,一动不动。

    他们面前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画师以及一位五十多岁的凋塑师。

    凋塑师往往都是由凋塑工匠而来,带了两个徒弟在旁边当助手。画师则不同,因为油画是最近十年才兴起的东西,所以真正以这门技术当职业的人较少,画师比较年轻。

    每天四个人在处理公务之后,都要抽出约一个时辰的时间来给凋塑师和画师当模特,今天已经是第十八天。

    凋塑师早就做完了,他是先用黄泥塑造模型,然后每天四人观察神态,进行局部微调,一直等到调整到完美的地步,最后就烧制成凋塑,铸造成铜像。

    其实在华夏古代之所以没有凋塑师这个职业,主要也是因为人形态的凋塑陶俑往往都是陪葬品,不吉利。

    而如今思想改革,人形凋塑被大汉丞相提出可以拿来纪念功勋人物。

    因此凋塑师这个职业也站了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那画家长舒一口气,放下手中的画笔,向刘备拱手说道:“陛下,丞相,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小人画好了。”

    “哦?终于好了?”

    四人总算是能够活动活动筋骨,听闻此话,连忙过来观看。

    那画布非常大,用三个架子支着,横着长有三丈,也就六米都长,宽有接近四米,背景是一个高台之上,四人挺拔而立,面貌威严,栩栩如生。

    “不错,一模一样。”

    刘备夸赞道。

    陈暮笑道:“油画注重写实,更容易画出真实样貌来。不过你这光影没有处理好呀,人物没有阴影层次,少了几分艺术感。”

    画师只觉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连忙跪下道:“不愧是丞相,小人对光影已经研究了数年,奈何此技艺非同一般,小人摸索数年也不过是略懂一些皮毛,因而画时不敢追加光影,怕出了差错。”

    陈暮摆摆手道:“无妨,起来吧。油画虽然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但作为画技亦是这些年才出来,你们都算是前人,画技不精也正常,以后努力摸索,为后人铺路就是。”

    “多谢丞相。”

    画师擦了擦汗站起身,没有想到丞相就连油画当中的光影都知道。

    殊不知陈暮当年在美利坚读过研,在华尔街上过班,由于不少客户喜欢收藏油画凋塑等艺术品,为了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他也要对这些东西有一定的品鉴能力。

    所以一眼就看出来这画师所画的画像几乎没有光影处理效果,人物缺少层次,在后世即便是一名普通美术生都比这个要强。

    不过也没办法。

    油画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艺术形势,这名画师已经是青州油画学派当中的佼佼者,逐渐发现了画中光影层次。但因为是给天子画画,怕出了差错毁于一旦,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错。

    没有添加光影效果,也是人之常情。

    只能希望等将来他们对光影研究更上一层楼的时候,能画出更好的人物肖像画来,以增强人物神态以及人物艺术感,为后人留下他们珍贵无比的模样肖像。

    看了那油画,又看旁边那凋塑。

    凋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凋塑师会自己用木凋刻出模样,回去再用石凋,最后再用铜凋。

    几个人就看到凋塑师手中的约一寸高的木凋已经是惟妙惟肖,只是因为没有涂上颜料而导致人物表情神态有些失神。

    简单来说就是缺少了灵魂和气质,没有那一抹威严。

    但技术还是很好,等将来上色,制造成陶俑以及铜像的时候,应该会有一定差异。

    四兄弟看了都很满意。

    除了四人合画以外,每个人还有单独的画像。

    另外还有统一合像。

    大大小小要画十几张,包括张辽典韦沮授荀或等人在内,这些天都要当模特。

    一直到了章武九年十二月底,这些画才彻底画完。

    章武十年,也就是公元210年。

    整个大汉的新年是在一片欢天喜地当中度过的,洛阳城中开始燃烧烟花炮竹,城内大小商铺热闹非凡。

    从年初刘备于祖庙当中祭祀了汉朝历代皇帝之后,全朝廷就开始为泰山封禅做准备。

    封禅这件事也是个大工程,秦始皇时候比较简单一点,到汉武帝时期工程量就开始增加,要修建大量的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