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570章 悠然自得

+A -A

理的数量。

    五百万人里,只要有三百万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就行,那样北直隶就能满足人均十亩耕地的奢望。

    朱由检要移民实边,但这并不代表他要逆城镇化,他不可能把全部的大明人都拉去种地。

    城镇化是一定的,农业化也是一定的。

    农民稠密的地方,要么让农民进城,提供就业岗位给他们,要么就是迁移,给他们足够的土地富裕起来。

    大明没有一亿六千万工人所能承受的市场,也没有一亿六千万农民所能富裕起来的土地,但是他可以让一部分人成为工人,一部分人继续做农民。

    马车在回程的路上,朱由检脑中也闪过许多信息。

    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就能说明大明的城镇化。

    尽管眼下江南士绅官员都在抵挡大明的人口普查,抵挡大明的《黄册》,但大体的城镇人口他们是无法隐藏的。

    就算他们想要隐藏,那也得问问百姓愿不愿意。

    在官学普及的情况下,地方孩童想要读官学,就需要全家登记户籍,然后才有读书的资格。

    除非江南的士绅佃户能满足数百、上千万孩童的读书问题,不然人口普查是他们怎么都抵挡不住的。

    大明一亿六千八百多万人,居住在县城的人口就多达一千八百多万人,而集镇人口则是多达九百多万人。

    两者加在一起就是两千七百多万,这也代表大明的城镇化率是16左右。

    这是放眼整个大明,但如果放眼局部一省,比如北直隶这样的省份,那城镇化率会更高。

    眼下北直隶六百八十多万人,居住在县城的人口就多达二百二十多万,集镇人口八十多万。

    三百万人口聚集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不到三十万人,算上农村的三百八十万人口,也就是四百一十万,城镇化率接近40。

    这个比例是较为健康的,如果每个省都能达到这种程度,大明就可以称为半工业化国家了。

    哪怕以现在的耕地面积,如果大明仅有六成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那也能做到农民人均十亩耕地。

    想要农民富起来,开垦耕地是肯定要做的,移民也是要做的,但推进城镇化也是必须要做的。

    朱由检的思路放开了不少,保留城镇人口,迁移农村人口来集体致富,尽管这个想法不一定能实现,但总归要尝试一下。

    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马车也已经抵达了京城北部的安定门。

    随着他们三人回京,此刻正在东宫处理奏疏的朱慈燃也在苦了吧唧的处理奏疏。

    一份份奏疏在他面前放下,然后被处理,紧接着被下发。

    这一过程中,张修、刘顺两人一直参与,反倒是本该和朱慈燃亲近的李永贞被晾在了一旁。

    看这架势,李永贞也似乎明白了自家殿下不喜欢太监干政,因此他只能在旁边做一些端茶递水的后勤工作。

    【钦天监上奏:是月,每晨暮天色赤黄。占曰“日空主兵”,识者忧之。】

    “废话!能不主兵吗?北面岭北都打下来了,你在这里放什么屁!”

    春和宫里,朱慈燃骂骂咧咧的处理奏疏声时不时传出。

    旁边的刘顺、张修等人已经习惯了自家殿下带着脏话处理奏疏的习惯,旁边的李永贞也根本不为所动。

    朱慈燃处理奏疏,每天不骂满一百句话都算文明的。

    当着他们的面,朱慈燃把大部分奏疏处理完,然后拿起了兵部的奏疏。

    【九月,天下兵马司当采买冬衣五十六万四千三百二十七套,请发二十万两。】

    “冬衣不应该在夏季就准备好吗?兵部兵马司的侍郎是蠢材吗?不知道夏天买棉花便宜吗?!”

    朱慈燃骂骂咧咧的处理,用朱笔批复:

    【俺虽是太子却也知夏季棉花便宜,尔等身为父母官岂能不知乎?】

    【再言关外九月天寒,尔等九月备冬衣,一月可足乎?】

    【至明岁起,冬衣六月采买,九月前务必发完各地兵马司。】

    朱慈燃把自称用上了俺,不过这倒也没有什么的,毕竟像他这么干的明朝皇帝并不在少数。

    哪怕是后世存在感不强的明穆宗朱载坖,有时候也会对高拱回复说“有人欺负我”的这种话,吓得高老头连忙跑进宫里。

    结果看了看后才发现是朱载坖和大臣拉扯时,大臣指甲太长,刮伤了他的手。

    诸如朱元璋、朱棣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书面还是口语,反正自称大部分都是以“俺”为主。

    对于习惯了在村里溜达的朱慈燃来说,俺这个自称他很喜欢,总感觉很霸气,因此就用上了。

    孟承光说他不尊礼制的几条里,其中一条就是说他喜欢自称俺,而不是孤。

    不过,朱慈燃才不管他们这些人,依旧我行我素。

    批阅了兵部一本奏疏,朱慈燃把它放在一旁,继续拿起了一本兵部奏疏处理。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